Snap公司裁员潮:破局还是陷入寒冬?

2次阅读

共计 178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Snap 大规模裁员:公司陷入低谷

今年九月初,作为美国知名社交媒体巨头的 Snap 突然宣布裁员超过 1200 人,这一消息震惊了业界。据报道,裁员过程相当混乱,内部氛围低迷,不少员工开始质疑高层的决策能力。

早在夏初,传言就已开始流传,称 Snap 计划对至少 10% 的员工进行绩效改进处理。虽然当时公司内部反应平静,员工们觉得一切都很正常,但几个月后,突然的裁员通知打破了平静。CEO 伊万·斯皮格在一次大规模裁员中裁去了约 20% 的员工,一些部门甚至裁减了 40%,同时取消了多个产品线和项目。这一系列突发变化让许多被裁员工陷入绝望,也引发外界对 Snap 未来的担忧。

战略转变引发内忧外患

不久前,斯皮格还坚守技术创新和长远发展的理念,专注于像 Pixy 无人机等试验性项目。然而,到了 8 月底,他突然放弃了以往的战略,以追求大幅削减成本和现金流管理。这种转变令人费解,毕竟,从前 Snap 给人感觉还是相对稳定的公司,但现在,员工压力巨大,团队氛围像极了拼命赶工的亚马逊。

其实,这一切都在预料之中。今年以来,Snap 的股价已下跌 75%,股市的暴跌给公司带来沉重压力。面对美国科技公司招聘冻结和裁员潮流,Snap 早期还坚称招聘会逐步放缓,只是会维持 10% 的年度增长,员工们相信公司会熬过难关,没想到剧变就在眼前。

裁员风暴背后的隐忧

财报显示,公司在第二季度的收益低于预期,引发了广泛警觉。到了八月初,每周的员工会议上,都有员工质问裁员的可能性。公司管理层的反应模糊不清,CEO 甚至被形容为“隐身状态”,与团队联系变得稀疏。一些传闻指出,斯皮格和高管们在过去几周内减少了会议频率,试图避开员工的疑问和压力。直到 8 月末,Snap 才公布大规模裁员的细节,通知员工离职安排,并且在裁员通知前后,一些团队成员被踢出公司内部通讯,权限被撤销,技术系统也被关闭,不少员工对裁员过程感到非常不满。

这场裁员中,裁员通知多以一对一的形式进行,员工在被告知的过程中几乎无法访问工作账号,沟通渠道被封死,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很多人不知道裁员的具体原因,也无法联系到公司人事,只能通过同事或网络了解一些信息,感到非常屈辱和失望。

管理层的应对和反思

次日,斯皮格在全体会议上强力辩护公司策略,声称裁员是为了优化团队结构,甚至为员工争取股票激励,试图稳定士气。然而,许多员工对公司战略失去了信心,认为过度依赖裁员和成本节约,却忽略了未来的增长点,比如广告平台的投入不足显得尤为突出。而且,Snap 在过去两年大量招聘,员工数量从 2021 年的不到 4000 人增加到现在的 6400 多人,裁员后,似乎又回到了去年的人数水平,频繁的人事变动让人迷惑。

目前,公司内部士气低迷,担心后续人员流失会进一步扩大。据传,管理层已被通知未来可能还会有 10%-20% 的员工离职,但官方予以否认。这一系列变故让外界纷纷担忧,Snap 能否在核心业务和战略调整中找到一条出路依然未知。

华尔街的担忧与未来展望

一些分析师对 Snap 的裁员行动表示意外。伯恩斯坦的互联网分析师马克·施穆利克指出,此次裁员反映了公司正在进行重大战略调整,尤其是在现金流紧张的背景下。同时,Snap 通过裁员节省了 5 亿美元的成本,这与股票回购资金相当,意在稳定股价和重塑利润结构。

不过,施穆利克也质疑这样大规模的产品和项目调整是否明智。比如,将曾受欢迎的 Pixy 无人机、Zenly 地图、Voisey 短视频等关闭,这对公司未来产品布局带来了挑战。尤其是 Zenly,月活达 4000 万的地图应用突然退出市场,让很多员工和投资者都感到震惊。

未来路在何方?

尽管 Snap 在增强现实(AR)领域有一定的优势,拥有诸如 AR 镜头和滤镜等创新技术,但消费者接受度以及市场竞争的压力都在考验着公司。公司目前的重点是用户增长、收入提升和 AR 技术的深度应用,但增长放缓的趋势依然难以逆转。

过去两年,Snap 盲目扩张,疫情带来的用户增长也被視为短期现象。随着经济环境变化,广告业务的收入受到苹果隐私政策和竞争对手的冲击,Snap 的盈利模式正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加上广告平台和数据追踪能力的调整,曾经的优势逐渐被削弱,令人担忧未来是否能重回高速增长轨道。

总的来说,Snap 正处于“破局”与“深陷”之间。管理层的调整和战略转型固然必要,但未来的路径充满不确定性。能否在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中找到新的增长点,或许还需要时间去验证。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