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57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一种打着“AI 暴富”旗号的课程悄然进入市场,尤其吸引了大量老年群体的关注。这些课程通过精准的大数据分析推送,用诸如‘七天 AI 速成班月入过万’的广告语,试图激发老年人的学习热情。
在这些看似诱人的宣传中,许多老年人被引导交费参与所谓的 AI 技能培训,希望通过学习快速掌握新技术,缓解因科技快速发展而产生的焦虑感。然而,这些课程的真实效果往往远不及宣传所言。
营销手段的隐秘布局
销售人员通常采用温情脉脉的问候方式,比如每天发送关心话语,同时利用‘最后几个名额’的紧迫感,促使老年人迅速做出决定。而在社交媒体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站出来提醒父母注意防范此类骗局,呼吁公众对 AI 在线课程保持理性态度。
一些自称 AI 专家的账号大量涌现,专门制作针对老年人的内容,目的是推广各种高价课程。这些内容通常围绕老年人最关心的话题展开,如养生、家庭关怀以及新兴科技的应用。
培训机构深知老年人的兴趣所在,因此精心设计视频内容,通过展示萌娃视频等方式提供情感慰藉,同时在评论区留下销售人员的联系方式。此外,一些‘高知’账号也被复制模仿,它们以真诚的态度指导老年人使用 AI 工具,并在评论区设置直播预约链接。
套路解析:从免费到付费
这些课程的典型流程是从免费试听开始,逐步过渡到付费阶段。参与者会被告知课程专为零基础人士设计,从基础操作到实际创收,一切都将手把手教会。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课程内容往往非常简单,甚至完全缺乏实用价值。
具体而言,课程内容多集中于利用 AI 生成图片或视频,然后发布到个人账号上,随着粉丝数量的增长再进行商业变现。但问题是,老年人往往难以理解复杂的操作流程,更不用说实现所谓的‘月入过万’。
真实案例:警惕数字陷阱
家住济州岛的佳佳发现,母亲的微信中出现了多笔大额转账记录,其中一笔竟高达 7500 元。经了解,这笔钱是用于购买一家名为望树课堂的教育机构的 AI 声音研修课程。除了学费,学员还需额外购买昂贵的录音设备。
据调查,这家机构的实际运营情况与宣传严重不符。多位消费者反映,机构提供的服务远不如预期,甚至存在诱导消费的行为。为了挽回损失,佳佳的母亲不得不搬去济州岛与女儿同住,以避免进一步受骗。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例如,黄旭的母亲在看到一段 AI 教学视频后,被销售人员劝说报名参加了一门线上课程。尽管课程费用仅为 2680 元,但其内容质量却极为低下,大部分信息都可以在网上免费获取。
数字人视频的商业化运作
在短视频平台上,大量低成本的数字人视频正在形成标准化生产模式。这些视频通常聚焦于老年人感兴趣的话题,如养生、情感故事等。通过简单的制作流程,这些视频可以快速生成并投放市场,从而吸引目标用户。
一家数字人视频制作机构透露,他们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中老年人群,因为他们对视频质量的要求相对较低,容易接受简单的数字人形象。由于视频号平台上的老年用户比例较高,这些视频的转化率也相对较好。
在电商平台上,数字人视频的制作成本极低,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一家外包公司表示,他们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制数字人形象,包括声音和外观,甚至可以提供虚拟主播生成服务。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只需提供基础素材,就能轻松获得高质量的视频内容。
尽管如此,这种商业模式背后隐藏的风险不容忽视。一方面,老年人可能因缺乏辨别能力而轻易上当受骗;另一方面,部分机构利用老年人的信任牟取暴利,导致社会信任度下降。
平台监管的重要性
面对日益增多的 AI 骗局,各大短视频平台纷纷加强了对相关内容的审查力度。例如,抖音曾发布公告,明确表示将严厉打击利用 AI 技术骗取老年人互动的行为。同样,视频号也出台了相关规定,禁止虚拟人代播软件等违规内容的传播。
尽管如此,仍有不少老年人未能及时察觉潜在风险。因此,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提升老年人的信息素养,帮助他们识别虚假宣传,保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