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31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手机厂商再战笔记本市场,面临激烈竞争
近期,笔记本电脑领域迎来新一轮拼杀,手机厂商带着创新的玩法强势回归,争夺传统 PC 巨头的市场份额。荣耀推出的 Magic Book Pro 14 号称续航最强,直接对标苹果;小米发布的 REDMI Book Pro 搭载了对苹果生态的支持,试图打破苹果 “ 生态墙 ”;华为则计划于 4 月底推出鸿蒙系统笔记本,营造神秘氛围。
与此同时,联想、苹果等传统玩家也不甘示弱。苹果发布搭载强大 M4 芯片的 MacBook Air,联想在 MWC 大会上展出了太阳能概念笔记本,彰显技术革新实力。
销量数据揭示现实差距
尽管手机厂商在技术和价格方面积极竞争,但销量数据却显示,全球笔记本销量前五中尚无国产手机巨头的身影;线上的市场份额中,仅有华为勉强进入前四。市场被传统 PC 厂商牢牢把控,其中联想以四分之一的全球市场份额领跑,国内市场更是稳占三分之一。
数据显示,2024 年 2 季度,华硕、惠普紧随其后,华为虽有突破但销售额仍被机械革命等品牌超越,销量表现与其在手机及智能设备领域的优势形成鲜明对比。
手机厂商为何攻不下笔记本?
纵观手机品牌过去几年跨界布局平板、智能穿戴、电视乃至汽车,成绩斐然,唯独笔记本市场堡垒难攻。究其原因,主要归结于三点:
一是技术与供应链壁垒极高。 笔记本设计涉及散热、性能调校、主板堆叠等方面,需要多年积累和反复试验,单靠手机厂商的快速迭代难以匹敌。更重要的是,英特尔、英伟达等芯片厂商优先供应大客户,而传统电脑厂商凭借规模优势获得最新芯片,厂商规模直接决定竞争力。
二是企业级市场主导需求。 相比手机市场个人用户占多数,笔记本市场则以企业和政府采购为主。这类客户重视稳定合作和整体解决方案,华为、联想等深耕政企多年,提供定制化服务和国产化适配,形成了强大的护城河。
三是全球市场扩展难题。 笔记本市场全球化程度高,海外销量占比超过八成。联想凭借收购 IBM 业务获得覆盖 170 国的渠道和客户资源,而华为等手机品牌虽在国内市场表现不错,但因芯片制裁和海外渠道薄弱,难以有效拓展国际市场。
过去五年手机厂商笔记本路程回顾
2016 年,华为首发 Matebook,开启进军笔记本市场;然而虽然产品具备高端商务定位与创新联动功能,销量未达预期。小米同年推 Notebook Air,主打性价比但效果平平。后来,荣耀和红米依托手机品牌背书及供应链优势,尝试抢占市场份额,居家办公需求爆发期间取得一定增长,但均未能直接撼动联想、惠普的领导地位。
近几年,OPPO 和 vivo 等品牌曾尝试入场,实际则多以智能硬件和轻量级设备为主,笔记本产品线未深耕。反观华为、小米和荣耀持续加码笔记本布局,却因生态深度和技术积累不足,市场份额始终落后。
AI 和生态整合成未来关键
随着 AI 技术的兴起,手机厂商凭借多设备互联优势在生态上加强竞争力,尤其华为基于端侧大模型实现了视频剪辑和 3D 渲染等新功能,成功提升市场表现。联想等传统厂商同样积极引入 AI 技术,推出搭载 AI 功能的笔记本,市场反响热烈。
整体来看,笔记本市场角逐已不单是硬件比拼,更涉及芯片研发、操作系统、AI 模型和完整生态布局的深度竞争。唯有兼顾政企市场需求、打通生态链和强化研发投入,厂商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争夺中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