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独角兽的陨落:纵目科技欠薪风波始末

4次阅读

共计 121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2025 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让智能驾驶领域的明星企业纵目科技瞬间“崩塌”。春节后复工的第一天,公司 700 名员工惊讶地发现,数位高管已在春节前悄然离职,而公司账户的资金也神秘消失。这不仅导致员工长达数月的欠薪问题悬而未决,还引发了社保断缴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纵目科技的“崩盘”并非毫无征兆。早在 2024 年,公司就开始出现经营困难的苗头。从拖欠供应商款项到延迟发放员工差旅报销,再到薪资调整为“低功耗模式”,这些都预示着问题的逐步升级。2025 年 1 月,公司承诺的融资迟迟未到,进一步加剧了资金短缺的压力。

创始人失联,高管集体撤离

春节后,纵目科技的员工试图联系创始人兼 CEO 唐锐,却再也无法与其取得联系。在钉钉群内,唐锐已彻底停止回复信息。与此同时,多位高管相继离职,包括 VP、法务负责人、薪酬 HR 以及人力资源总监等关键岗位人员。这种管理层的大规模撤退,直接动摇了公司内部的信心。

2 月 8 日,纵目科技发出通知,要求员工在当天 18 时后撤离总部大楼,并提醒大家尽快维护自身权益。尽管浦东新区政府已介入调查此事,但如何妥善处理欠薪及社保公积金问题,仍未找到明确答案。许多员工被迫开始寻找新工作,但由于公司停摆导致离职手续办理困难重重,部分员工甚至只能选择被动离职。

从独角兽到崩塌:纵目科技的兴衰历程

纵目科技成立于 2013 年,凭借其在环视 ADAS 和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的早期布局,一度被视为行业内的佼佼者。创始人唐锐拥有清华大学的学术背景和硅谷的工作经验,带领团队推出了一系列拳头产品,如自动泊车解决方案,赢得了吉利、理想汽车等客户的青睐。

然而,纵目科技的核心问题在于长期依赖外部融资,始终未能实现自我造血功能。2021 年至 2023 年间,公司累计亏损超过 15 亿元,客户集中度高且单一,加之高阶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业务逐渐失去竞争力。

与此同时,公司试图通过转型进入自动驾驶充电机器人领域寻求突破,但“FlashBot 闪电宝”的市场反响平平,未能扭转局面。内部人士透露,若能获得更多支持,纵目科技的两大业务板块或许仍有潜力可挖,但资金链的断裂使其错失良机。

自动驾驶行业的泡沫与现实

纵目科技的遭遇并非孤例。2024 年,多家自动驾驶企业纷纷冲刺 IPO,但鲜少有人真正实现盈利。英特尔旗下的 Mobileye 和图森未来的事例表明,即使成功上市,也未必能摆脱亏损困局。此外,随着比亚迪等车企加大对智驾技术的自研力度,外部供应商的生存空间正被进一步压缩。

行业观察者指出,自动驾驶领域的泡沫正在破裂。当前,投资者更加关注 L4 级自动驾驶技术和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实际应用场景,而非短期的财务表现。对于纵目科技而言,这场危机不仅是资金链断裂的结果,更是行业竞争加剧和技术迭代加速的缩影。

目前,纵目科技的员工正在艰难自救。他们一方面努力争取政府支持,另一方面积极联络律师,希望通过法律途径追讨欠薪。然而,摆在面前的最大难题仍是如何重建信任,重振昔日的辉煌。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