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275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7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在当今时代,网络已然成为如同水电般重要的必备设施。国内运营商所提供服务的移动网络,更是绝大多数人生活中最为常用的网络服务。在过去的十余年间,手机流量价格总体呈持续下降趋势,越来越多的人解决了流量不够用的难题。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日常使用的流量包大多由相对固定的手机套餐提供。若流量超出,最具性价比的解决方式便是额外购买流量包。然而,即便到了 2022 年,流量包的套路依旧存在,并且随着互联网营销手段的日益深入,运营商在销售流量包这一看似简单的小业务上,也挖出了不少的坑。
超低价流量包?听着爽,用起来坑
今年国庆节,七天长假彻底改变了小雷两点一线的日常轨迹,随之而来的便是手机流量迅速捉襟见肘。小雷个人使用的手机套餐包含 25GB 流量,由于无论在家还是在办公室都使用 WiFi 上网,这些流量通常到月底还会剩余一大半。但在国庆长假期间,在 WiFi 质量很差的酒店里用流量刷剧、在沙滩上发短视频、在百无聊赖的火车上下手游……这些操作使得平日里用不完的流量在不知不觉中消耗殆尽。
神奇的事情很快发生了,运营商先是贴心地发来了流量预警短信,提示套餐内剩余流量不多了。不得不说,这一点还是值得称赞的,小雷使用的是很早以前的套餐,流量多、月租低,但套外流量昂贵,若不小心超出,很容易收到一份数字令人肉痛的账单。紧接着,运营商又连续两天发来了低价流量包的短信,大致内容是 0.01 元 5GB 流量,点击链接跳转到相应页面即可办理。然而,仔细查看短信后会发现,这项优惠有个限定词“首月”。点击进入办理页面后,官方说明终于提到,首月 0.01 元,次月起则是 10 元 /19 元(两个活动价格不一样)。如此一来,如果不仔细看,很容易就会认为这个 5GB 的流量包只要 0.01 元,并且是一次性的,甚至后续被连续扣费都不会察觉到。
有意思的是,这两条短信都来自运营商的同一个营销号码,但短信内容和活动形式还存在差异。第一条短信办理链接的域名应该是广东省分公司旗下的,短信中还把“1 分钱升 5G”作为营销噱头。但是,当我们仔细查看办理页面中的活动条款时,却发现所谓的 5G 速率是下行峰值 300Mbps、上行 75Mbps。而我们都清楚,正常情况下,4G 套餐手机卡放在 5GB 手机上使用,用户就可以获得 300Mps 速率的 5G 服务,所谓的“1 分钱升 5G”真的是升了个寂寞。
而且,活动说明中还提到,订购后用户首月不得退订,否则要扣除优惠,按照原价收费。也就是说,用户最早只能次月退订这个流量包,但那个时候已经扣费了。也就是说,只要办了这个流量包,用户无论如何都要至少支付一个月的原价流量费用。
第二条短信提供的活动办理页面在运营商专门的营业厅 App 中,看起来似乎正规一些。当然,它的 5GB 流量包价格更贵,要 19 元每月。0.01 元的优惠同样仅限于首月,次月起开始自动扣费。速率方面,这款流量包也是 300Mbps。不过,这款流量包没有限制退订时间,理论上可以首月月底就退订,薅一把 1 分钱 5GB 流量的羊毛。
运营商跟互联网大厂“学坏”了?
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提升了信息传递的效率,带来了大量新的商业模式。只是,几乎所有技术都具有两面性,互联网也不例外。互联网大厂商业公司的属性不会改变,追逐利润的脚步自然也不会停歇。而用户和企业的利益并不会总是保持一致,很多时候,互联网大厂会利用各种手段来套路用户,比如自动扣费的订阅制、难以关闭的广告、看碟下菜的杀熟等等。作为消费者,我们对这类行为自然深恶痛绝,但很多时候也是无可奈何。
运营商作为互联网基础服务的提供者,天然与互联网厂商有着密切的联系。移动互联网到来后,运营商的传统增值业务受到冲击,比如短信、语音、彩信等,运营商不断尝试互联网化,以避免被管道化的命运。比如各大运营商的官方 App,都塞进了一大堆与营业厅业务无关的版块,包括音乐、视频、读书等服务。现在,打开一款营业厅 App,就能在里面看视频、听歌,虽然内容质量不及互联网大厂,但依靠免流等优势,还是能获得少量用户。而互联网厂商们的套路手段,运营商自然也一并学了去。
前面提到的低价流量包的套路,互联网厂商们早就运用得非常娴熟了。比如首月低价,是非常常见的获客手段,很多 App 都会推出新用户注册赠送红包、优惠券或其他小礼品的活动。而自动续费的订阅服务更是互联网大厂们喜欢布置的陷阱,而且它们更舍得下本,比如视频订阅服务会直接给几个月的免费期,过期后再自动扣费续订。
对于已经上了“贼船”的用户,平台则会想方设法地留下来,说白了就是增加退出成本。实现的手段有很多,比如将退订入口设置得特别难找,以至于很多时候你想取消一项付费服务,可能还得先去网上找一篇教程或者联系客服。而运营商现在也是如此,比如前面的流量包业务,它告知用户可以用手机营业厅和电话客服等方式退订,但没有提供直接的入口,而极为方便的发短信代码退订的方式,更是没有看到。而杀熟通常被认为是互联网厂商的专门罪状,现在运营商也运用得很娴熟。前面提到的特惠流量包,运营商之所以愿意给优惠,还是因为目标用户常年不购买增值服务。值得一提的是,小雷收到的这两条短信都注明了“转发无效”。也就是说,这是一次定位精准的营销,其他用户并不能享受到一样的待遇。另外,小雷另外一张月租 5 月的手机卡,更是会不时收到价格优惠的各类语音包、流量包推荐,当然这些活动都会加一句“转发无效”。
运营商要“降本增利”,用户要实惠
最近几年,可以明显感受到,5GB 快速扩张和普及后,运营商在有意识地“降本增利”。一方面,过去提供白菜价流量的互联网套餐纷纷下架;另一方面,运营商在不遗余力地推销价格更高的 5G 套餐,以至于 5G 套餐用户数远超实际 5G 手机用户数。今年世界 5G 大会上,中国联通董事长刘烈宏就明确表示,由于成本等因素,5GB 不会大幅降价。
不难发现,在 5G 领域的巨额投资,的确给了三大运营商极大的压力。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国内运营商的 5G 投资金额已经超过 4000 亿,而实力强劲的中国移动,2021 全年的净利润也不过 1100 多亿元。与此同时,5G 现在仍然未能催生出杀手级的应用场景,不能给运营商带来快速回报。
所以,在运营商的立场上,自然要想方设法从用户手上攫取更多的利润。下架互联网套餐也好、强推 5G 套餐也罢,都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前面说的低价流量套路,也是和互联网厂商学来的手段。
只是,对我们这些普通用户来说,更希望用到更实惠的套餐、更低价的流量,自然就得和运营商斗智斗勇。挂掉运营商的推销电话、无视优惠短信、仔细查看每个活动海报下的小字,都是我们保护自己权益、避免被坑的办法。当然,我们还是希望运营商的套路行为能得到有效的监管,毕竟它们拥有支配性的市场地位,普通用户玩套路很难玩得过这些巨头们。
运营商要“降本增利”,用户要实惠,这都无可厚非,但双方之间的博弈应该是公平且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