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暗战:四大机型谁能让苹果感到焦虑?

2次阅读

共计 388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0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2024 年,堪称 AI 硬科技创新的大年。在 AI 领域,“ 不卷参数卷应用 ” 已然成为行业的共识。一方面,硬件不断叠加 AI 的优势,AI 硬件迎来爆发式增长,手机、PC、家电、汽车、清洁、家居、耳机、相机、存储等众多行业都竞相运用 AI;另一方面,AI 深入到软件层面进行改造,文小言、豆包等原生 AI 应用得以普及,搜索、输入法、浏览器、支付、办公软件、电商等领域都被 AI 重构。AI 宛如科技创新的 “ 魔法棒 ”,而这一切仅仅只是个开端。

12 月,“ 雷科技 · 年度 ” 专题重磅上线。其中,“ 聚焦 2024” 将系统梳理科技产业在 2024 年值得记录的公司、产品、技术与人物;“ 瞭望 2025” 则会 “ 剧透 ” 科技产业在 2025 年值得期待的产品与技术,以此致敬创新、记录时代、启迪未来。

2024 年,iPhone 用户或许颇为纠结,因为在日常体验方面,能够替代 iPhone 的选择陡然增多,从小米 15 到 OPPO Find X8,从 vivo X200 Pro mini 到华为 Mate70 系列,它们在不同程度上都 “ 复刻 ” 了 iPhone 的使用体验。

实际上,手机厂商模仿 iPhone、对标 iPhone 甚至争夺 iPhone 用户,这并非新鲜事。从小米 8 借鉴 iPhone X 的刘海设计,到直角中框的集体回潮,iPhone 一直都是其他手机厂商最为重要的 “ 学习对象 ”,无论好坏。然而今年,这股 “ 学习 iPhone” 的浪潮,其内涵发生了变化:手机厂商不再仅仅是学习 iPhone 的外观,而是在旗舰产品上认真学习并对标 iPhone 的使用体验。

举些例子,不少 iPhone 用户属于苹果生态用户,今年各家手机厂商都在努力兼容苹果的独有文件格式,甚至支持与 Mac 进行跨设备协同。此外,Live Photo 这种介于图片和视频之间的图像形式,原本在国内基本只有 iPhone 用户在使用,如今一夜之间,各家都开始支持,甚至能够兼容 iPhone 拍摄的 Live Photo 文件。

无疑,这些举措都指向了一个新目标:减少用户在逃离 iPhone 时所面临的体验与生态问题,进而吸引更多 iPhone 用户转投。

从这个角度而言,“ 替代 iPhone” 在事实上成为了 2024 年旗舰手机市场的一场暗战。其中,一些机型脱颖而出,堪称今年的 “ 年度 iPhone 替代手机 ”。

小米 15:跨越苹果生态围墙,从设计到体验的全面升级

前段时间,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参加活动时直言,小米 15 的成功源于 2021 年提出的目标 —— 全面对标苹果。当年年底,小米就推出了小米 12,开始对标 iPhone 标准版主打小屏旗舰,并持续到小米 13 取得爆发。

2024 年,小米 15 延续了此前的小屏旗舰策略,但并非简单复制,而是在中框过渡上给出了另一种或许更好的设计方案 —— 让中框包裹背板。不过,更为关键的是小米 15 的使用体验以及对苹果生态的兼容。

过去,安卓手机难以突破苹果的生态壁垒,用户常常因担心文件传输、设备联动不够便捷而对更换设备望而却步。基于 HyperOS 2.0,小米 15 主动解决了这一痛点,不仅支持与 Mac 设备进行文件快速互传和镜像投屏,甚至与 iPad、iPhone 之间,也能基于小米互联服务 APP 实现接近 AirDrop 的功能。虽然便捷性仍难以与原生的 AirDrop 相比,但在速度上具备一定优势。

与此同时,小米还支持查看 Keynote、Numbers、Pages 等苹果专属格式文档,也具备 Live Photo 功能。然而,如果仅此而已,小米对苹果的兼容程度实际上并不算高,更为关键的是小米的计划,以及从 IoT 方面对苹果生态的深度 “ 渗透 ”。

12 月,小米终于推出了官方的苹果 Home Assistant 集成,打通了米家生态与苹果 Home Assistant 生态之间的壁垒,米家智能设备能够无缝接入,用户也可以在 iPhone 与小米设备之间自由切换,无需重新配置智能家居设备。

另一方面,雷军曾透露小米从年初开始就提出要求,“ 所有人车家庭多终端都要支持苹果用户,以便让苹果用户更好地融入和接入小米生态。” 稍早前也有爆料指出,小米甚至开始计划兼容 Apple Watch、AirPods 以及 HomePod 等苹果产品。

OPPO Find X8:OPhone 喜提「最强果味」,全方位对标 iPhone

或许是受到了小米、荣耀这一轮 “ 全面对标苹果 ” 的刺激,OPPO 今年在对标苹果的方向上格外用力,Find X8 系列从宣发上的 “OPhone”“ 果味 ” 到 ID 设计上的独立拍照键,都体现了这一点。

甚至在本月,市场还传出 OPPO 正在申请「ophone」商标,要知道,早在 2009 年中国移动就基于 Android 打造了旗下的 OPhone 手机。OPPO 高举 OPhone,尽管可能只是营销层面的 “ 策略 ”,却也足以表明 OPPO 的野心:不仅要模仿 iPhone,还要挑战其地位。

这种策略首先体现在 ID 设计上,除了采用直角中框 + 直屏的设计外,OPPO Find X8 还有一枚同样位于中框下半部的独立拍照键,“ 致敬 ” 了 iPhone。另外在系统方面,OPPO 除了拥有更细腻的动画效果,在很多细节上也在学习 iPhone,包括灵动岛的交互方式和 UI 细节。

但 Find X8 真正的亮点并不只是外观,而是对苹果用户体验的深度复刻和功能超越。OPPO 不仅推出了自家的 O + 互联,实现跨苹果生态的互传体验,甚至还支持 iOS 18 新增的一碰传交互。

与此同时,OPPO Find X8 还完全兼容 iPhone 的 Live Photo,比小米更进一步。此外,OPPO 还推出了兼容苹果的磁吸生态,进一步吸引苹果用户。

对于那些在 iPhone 和安卓之间切换的用户来说,这些改变无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让那些习惯 iPhone 使用体验、依赖苹果生态的用户觉得能够无障碍地切换到 OPPO Find X8。

vivo X200 Pro mini:小屏 Pro 旗舰的唯二之选,精准对标 iPhone

在 2024 年,小屏旗舰迎来爆发,6.3 英寸旗舰机的选择大幅增加。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小屏的 Pro 机型实际上仅有两款:iPhone 16 Pro(6.3 英寸)和 vivo X200 Pro mini(6.3 英寸)。

可以说,vivo X200 Pro mini 的定位直接对标了 iPhone 16 Pro。而且在尺寸相当的情况下,X200 Pro mini 还提供了更轻的机身重量,以及更大的电池 —— 高达 5700mAh。

但硬件只是一方面,想要吸引 iPhone 用户还需要在软件和生态上发力。事实上,vivo 在跨苹果生态的协同方面做得相对较早且更好,不仅支持查看苹果专属格式文件、iPhone 拍摄的 Live Photo,vivo 办公套件还为 Mac 定制了一套跨平台办公方案,能够直接实现与 vivo X200 Pro mini 的跨平台办公协同。

通过这些设计与功能上的针对性优化,vivo X200 Pro mini 不仅满足了 iPhone 用户对小屏旗舰的需求,还通过对苹果生态的兼容,为 vivo 用户提供了一个跳出苹果生态的平稳过渡方案。

毫无疑问,在 2024 年的旗舰手机市场,vivo X200 Pro mini 完全可以说是替代 iPhone 的最佳选择之一。

华为 Mate70:原生鸿蒙,走出一条超越 iOS 的独特之路

众所周知,iPhone 的灵魂在于 iOS。

不同于其他旗舰或多或少在 ID 设计上学习 iPhone,Mate 70 系列实际上依然延续了华为自身的设计风格和思路。同时,华为 Mate 70 系列也没有主动兼容苹果生态,既没有针对 iPhone 的「隔空投送」方案,也没有类似 vivo 办公套件的跨平台协作方案。

但关键在于搭载 HarmonyOS NEXT(原生鸿蒙)的华为 Mate 70 系列,在系统设计和体验上,悄然走上了一条「向 iOS 靠拢」的道路,吸收了大量 iOS 的成功经验。

一个细节是,HarmonyOS NEXT 在应用商店、华为音乐等系统应用的设计中大量融入了杂志化的设计,而这些设计在苹果 App Store、苹果音乐等应用中早已深入人心。与此同时,在 HarmonyOS NEXT 中也能感受到与 iOS 极为相似的顺滑感,从动画的细腻程度便可略窥一二。

此外,华为在后台管理上引入了类似于 iOS 的「墓碑机制」,通过冻结后台应用的运行状态来优化资源分配,并且能够随时回到之前的状态,并且得益于更大的内存,华为 Mate 70 系列在实际体验中还能拥有更好的后台保活表现。

更重要的是,HarmonyOS NEXT 实际上在应用生态的构建上更接近 iOS 的策略,严格把控应用质量与分发渠道,不允许侧载第三方应用,从而试图确保更加统一的应用体验。

总而言之,华为 Mate 70 系列没有模仿 iPhone 的外观,但 HarmonyOS NEXT 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学习了 iOS 在流畅性、一致性以及生态体验方面的优点,并用自己的方式在 Mate 70 系列上率先交出了答卷。

安卓阵营发力,苹果面临挑战,用户选择更多元

从小米 15、OPPO Find X8 到 vivo X200 Pro mini,安卓阵营正在以全新的方式打破生态壁垒:通过兼容苹果的独有功能、优化文件传输体验、甚至直接接入 HomeKit 等方式,降低用户从 iPhone「逃离」的体验成本。

而华为 Mate70 系列则选择了另一条道路,HarmonyOS NEXT 对 iOS 系统体验的学习与再造,为用户提供了熟悉但又独特的体验。

对于苹果来说,这并非一个好消息,毕竟 iPhone 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经降至历史低点,甚至按照市场研究机构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数据,苹果已经跌出了今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前五名。

但对于 iPhone 用户而言,安卓阵营对苹果生态的深度兼容、体验看齐,乃至另一种 iOS 的体验,都为他们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选择,不再局限于苹果一家。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