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飞手考证热背后:高薪与现实的落差

4次阅读

共计 143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0 基础入门,60 天蜕变成大师级专业飞手”“考证后月薪两三万”“月薪过万,上班时间自由”,随着“低空经济”崛起,此类无人机飞手培训话术随处可见,吸引众多飞行小白,将其视为弯道超车契机。然而,这动辄几万块的培训费,真能换来人人羡慕的高薪好工作吗?

无人机考证热下的小白飞手

追溯无人机飞手考证热,绕不开 2024 年 1 月 1 日实施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该条例规定,除轻型、微型无人机操控员可在无执照前提下于 120 米高度非管制空域飞行外,其他小型、中型、大型无人机操控员都需持有民航局相应等级执照。正因如此,“持证上岗”成了飞手圈子标配。

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6 月,全国实名登记的无人机数量达 187.5 万架,上半年新注册近 60.8 万架。而操纵员群体中,仅有约 22.5 万人拥有执照。这表明当下培训市场目标用户不仅有渴望入行的新人小白,还有大量民间“黑飞老鸟”。独特的用户结构和庞大市场潜力,促使各地培训机构推出 9800 – 34800 元等价位教学套餐,部分驾校还紧急开拓无人机培训业务。可惜在火热的市场表象下,机构只传达了“有证才能有班上”,却没人告知“有证并不等于有班上”的事实。如济南时报报道,有飞行新人考取执照后投递数十次简历未被录用;新周刊文章中,有人花费万元考取 CAAC 超视距飞手证后仍无工作。社交平台上,搜索“无人机飞手 + 工作”,能看到飞手们彼此安慰有证总比没证强。

月薪上万是事实也是谎言

无人机飞手月薪上万,既是事实,也是针对小白的“谎言”。国内虽有 100 万飞手人才缺口,但主要缺的是飞行经验足、有测绘、摄影、消防等专业技术背景的“斜杠飞手”。在公司眼中,无人机执照如同汽车驾照,技术门槛不高。过去招人难是因为供需不平衡,人才输送与企业需求有时间差。行业起步时,公司对小白包容度高,但随着无人机智能化提升、低空经济体系完善,公司对飞手招聘要求从“会飞就行”变为“会飞 + 具备相关业务知识”,甚至要求能无缝入岗。

拥有两年从业经验的飞手阿明表示:“刚入行的新人不好找工作,飞手多了小公司也会挑,公司招聘偏向有工作经验的。考执照付出的金钱和时间成本短时间内难以回报。”从求职视角看,当下有招聘需求的企业多集中在“北上广深”,飞手薪资一般在 5000 – 10000 元之间。想月薪过万,不仅要接受“轮休”“出差”,还需 3 – 5 年工作经验或很强的跨领域专业能力。民用无人机在多数行业是提升生产力的工具,随着入行人数增加,仅具基础飞行技能的飞手竞争力下降。全国超 400 所本、专科院校开设无人机专业,学生毕业后,社会飞手竞争更激烈。

为什么我劝你要谨慎考证

飞手工作并不轻松。以招聘需求较大的电力巡检飞手为例,从业者月出差 24 天,要深入山林等环境复杂地区,月薪仅 6000 元左右。虽飞手行业越老越吃香,但较低的幸福度让人难以坚持。

无人机操控员执照有专属审核机制。每隔两年,持照者需更新证件有效期,条件是在无人机云交换系统累计飞满 100 小时。若找不到合适工作、飞不满 100 小时,需二次培训、考试后执照才恢复效力。工作强度大、小白薪资低、找不到工作执照可能白考,这意味着除明确要在低空经济赛道深耕、创业的人外,冲动培训报考大概率会浪费时间和金钱。市场不断成熟,学校、社会机构入局使从业者数量大增,部分企业已取消无人机专职岗,采用外包外聘模式。在此背景下,考虑报考无人机操控员执照应以兴趣为导向,将其作为爱好或额外技能,而非未来核心谋生工具。只有摆脱过度营销和职业滤镜,才能客观审视赛道,避免成为裸泳者。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