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ToB转型三个月:现状与未来展望

2次阅读

共计 1297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人口红利和流量红利的消退,让 ToC 业务的增长愈发艰难。作为短视频行业的领军者之一,快手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方向。三个月前,快手宣布成立独立的 ToB 业务部门,试图通过企业级服务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这一转型并非偶然。快手首席技术官陈定指出,短视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深刻重塑了商业形态。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快手选择 ToB 作为突破口,以期实现更稳健的发展。

初步尝试:StreamLake 品牌的推出

快手 ToB 业务的核心在于 StreamLake 品牌,它涵盖了一系列针对企业客户的视频云解决方案。StreamLake 不仅推出了自主研发的视频处理芯片 StreamLake SL200,还发布了配套的操作系统 StreamLake OS,旨在帮助企业降低视频化转型的成本。

StreamLake 业务负责人于冰表示,该业务的目标是帮助企业在视频化过程中实现降本增效。通过整合内部资源和技术积累,快手希望将 StreamLake 打造成一个高效的视频化升级工具。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项努力尚处于起步阶段。

进展缓慢:市场反馈与内部调整

尽管快手在 ToB 领域投入了大量精力,但外界对其进展的关注却寥寥无几。在搜索引擎中搜索“快手 ToB”或“StreamLake”,只能找到少量信息,且多数为早期报道。StreamLake 官网也未见太多新动态,这表明其实际影响力有限。

与此同时,快手内部频繁进行组织架构调整。例如,本地生活业务升级为独立部门,商业生态委员会的成立等,这些举措表明快手正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商业化运作中。这种调整或许是为了给 StreamLake 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但也反映了其在 ToB 市场中的不确定性。

ToB 之路:挑战与机遇并存

从内部来看,快手 ToB 业务采取了“小而美”的策略,即专注于特定领域的技术创新,而非盲目追求规模化扩张。这种做法虽然有助于控制成本,但也意味着其市场触达范围较为狭窄。相比之下,国内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能够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服务商,这对快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外部来看,快手 ToB 业务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腾讯云、阿里云等头部厂商凭借多年积累的优势,在视频云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即使是在垂直细分领域,如在线教育、IoT 等领域,快手也难以与专业厂商抗衡。

不过,快手并非毫无胜算。例如,在最近一次合作中,StreamLake 助力蒙牛打造了虚拟主播“奶思”,并通过直播实现了显著的互动效果提升。这表明快手在音视频技术与 AI 结合的应用场景中仍具备独特优势。

未来的方向

尽管当前成绩平平,但快手 ToB 业务的潜力依然值得期待。一方面,短视频行业的快速发展为音视频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另一方面,快手在过去几年中积累了大量的技术经验和客户资源,这些都是其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

要想真正脱颖而出,快手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一是深化音视频与 AI 技术的融合,二是构建开放的生态系统,三是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只有这样,快手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综上所述,快手 ToB 业务正处于关键的十字路口。虽然短期内面临诸多挑战,但只要坚持技术创新和客户需求导向,快手完全有可能在未来实现质的飞跃。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