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I出海:谨防重蹈TikTok式危机

3次阅读

共计 411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1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 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这句源自田中芳樹著名太空歌剧《银河英雄传说》的话语,成为众多创业者热衷的口头禅。它激励着人们投身广袤且未知的海外市场。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一个盈利商机往往会引来大批同行,致使利润空间被压缩至近乎为零,其竞争激烈程度远超海外市场,因此出海开拓市场成为不少人的选择。

相较于欧美市场,国内用户对应用服务类产品的付费意愿较低,企业难以通过订阅使用费直接获利,更多是通过在开发者端划分分成、在应用内植入广告、诱导消费者充值打赏等间接方式盈利。而 AI 应用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商业模式尚在探索,付费订阅仍是当前主要收入来源。所以,AI 应用产品比其他软件更需要有付费意愿的海外用户。借助国内庞大用户规模打磨产品,再将相对成熟的产品推向海外市场盈利,成为众多企业的共同选择。

据 Sensor Tower 发布的《中国应用出海报告》显示,截至 2024 年 6 月,全球 AI 应用已有 2.3 亿活跃用户,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受益于头部应用增长,2024 年 1 - 8 月,全球 AI 应用收入同比激增 51%,达 20 亿美元,预计全年收入将达 33 亿美元。从地域看,北美市场是全球最大市场,贡献了 AI 应用 47% 的收入,欧洲市场占比 21%,中国占比 6%。从下载量看,印度作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是 2024 年下载量最大的市场,贡献了 21% 的总下载量,其次是拉丁美洲。

从细分类型看,营收和下载量排名靠前的 AI 类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 AI 机器人类型的对话应用,代表产品是 ChatGPT;另一类是图像编辑类产品,代表产品是近两年爆火的图像应用 Remini。1- 8 月,Remini 下载量超 1.2 亿次,收入破 2 亿美元。该软件最初由北京大觥科技在 2019 年推出,2022 年被意大利公司 Bending Spoons 收购,凭借 “AI 写真图像 ”“ 生成 AI 宝宝 ” 等功能在海外走红。据央视报道,今年 8 月面向海外的中国 AI 产品数量达 108 个,较上月增长了 14%。

AI 企业出海趋势下的机遇与挑战

AI 企业纷纷冲向海外已成为趋势,但前行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当 ChatGPT 打通 AI 消费级应用商业化路径后,全球科技公司都想创造下一个 ChatGPT。周鸿祎赴美后感叹:“ 硅谷已没人卖大模型,都在卖产品。”

移动互联网时代,国产互联网产品突破 PC 时代瓶颈,一批中国原生产品成功打入海外市场,TikTok 在全球的火爆更是给国内从业者注入强心剂。在 AI 时代,素有 “App 工厂 ” 之称的字节跳动延续多路出击思路,成为 “AI 应用工厂 ”,已面向海外发布或升级多款产品。其中,Gauth 接入 AI 大模型后,今年 5 月曾在 APP Store、Google Play 的应用教育免费榜中位列前十。

国内最早投入大模型和 AI 的百度,在李彦宏 “ 不要卷模型,要卷应用 ” 理念指导下,去年面向海外上线了三款 AI 应用,分别是 SynClub、WiseAI、Meira。百度旨在打造与用户需求深度契合的智能应用,让 AI 真正成为用户生活助手。

腾讯云的明星产品腾讯会议,截至今年 8 月末,海外会议数较年初增长近 50%。此外,腾讯云的音视频、边缘安全加速平台 EdgeOne、小程序、数智人、AI 等众多优势产品和解决方案也大量应用于海外市场。

今年 9 月 5 日的 “CoCreate 2024” 峰会上,阿里国际站官宣一款 AI 采购 Agent,它不仅能与买家对话,还会主动翻译买家采购需求并提供更多建议,同时具备智能比较等更深度功能。经过多年发展,国内移动互联网红利基本殆尽,在用户数、使用时长及流量变现接近顶峰时,所有中国科技大厂都投身 AI 并走向海外,期望寻找新的增长点。尤其在当前经济大环境不明朗的情况下,无论是投资者还是科技公司,可尝试的项目寥寥无几,AI 和出海几乎成为唯一共识。业内人士直言,同时包含 “AI 应用 ”“ 出海 ” 两大关键词的项目最易获投资者青睐。

从技术层面看,国内 AI 企业与 Open AI、谷歌等世界级科技公司仍有差距,但在全球生成式 AI 专利申请量排名前十的企业和机构中,中国企业占据 6 席,涵盖自动驾驶、出版到文件管理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强大实力。第三方机构预测,中国 AI 市场价值有望从 2023 年的 342 亿美元激增至 2030 年的 1548 亿美元,在多数行业陷入红海竞争后,AI 市场堪称极具发展潜力的蓝海。

在国内市场历经激烈竞争的科技大厂,虽有技术和资金储备,但相比深耕多年的国内市场,目前尚无一款 AI 应用在海外取得巨大成功。

初创科技公司的海外逐梦之旅

出海并非巨头专属,如同大航海时代,率先冲向海洋的往往是 “ 海盗 ” 们。相较于已瓜分国内市场的大厂,初创科技公司更有动力去海外拼搏。今年,多家海外媒体报道月之暗面正准备进军美国市场,内部开发了多款面向海外的产品,包括一款 AI 角色扮演聊天软件和一款音乐视频生成软件。尽管月之暗面官方未对此消息置评,但多位投资者证实该公司创始团队有强烈的海外业务发展意愿。

某种程度上,做 AI 应用的企业天生就具有全球化属性。除付费因素外,AI 应用产品特性也决定了这一点。海螺 AI 是近期 AI 市场的后起之秀。据官方消息,过去一个月内,海螺 AI 网页版访问量增速超 800%,荣登 9 月全球增速榜、国内增速榜第一名。海螺 AI 背后是上海的人工智能科创企业稀宇科技(MiniMax),该公司自 2021 年创立以来,相继获得 IDG、高瓴、阿里、腾讯、红杉等机构超 10 亿美金融资。

今年,国内 AI 伴侣类下载量排名第一的 “ 星野 ” 以及美国 AI 伴侣应用分类中一度超过 Character.ai 的 Talkie 均为 MiniMax 旗下产品。据 Sensor Tower 统计,Talkie 在全球月活用户已达 1100 万,超一半用户来自美国,其他主要市场还有菲律宾、英国及加拿大。

电子产品普及使人际距离拉大,孤独感促使人们渴望有体贴陪伴的对象,而人与人之间随时交流难以实现,AI 对话恰好填补了这一需求。GPT4o 上市后,由 AI 对话机器人发展而来的情感陪伴类产品日益成熟,AI 能主动捕捉用户需求和情感变化,以更具人格化的方式与用户实时互动交流。用户在 AI 构建的虚拟世界中打造专属的沉浸式情感体验,并通过对话不断演进。

与之相伴的是内容管控问题。由于使用场景私密,人机对话容易从日常交流走向 “ 擦边 ” 或涉及敏感议题。星野的前身 Glow 在 2023 年 3 月就因被举报内容不当而从应用商店下架,这直接促使 MiniMax 将更多资源投向海外产品。虽然并非全是坏事,但目前欧美国家主导的海外市场对 AI 生成类内容的开放度和宽容度较高,能满足用户不同诉求,有利于培养用户粘性。

Talkie 的使用模式类似社交软件,不同之处在于用户并非与真人交流,而是与自己设定的 AI 虚拟伴侣互动。在 Talkie 上,用户可通过与 AI 角色互动获得奖励 “ 宝石 ”,并在应用内将这些 “ 宝石 ” 卖给其他用户。第三方平台显示,软件内购累计收入已突破百万美元。不过知情人士表示,AI 对话类软件距离盈利还有很长路要走。“ 一方面是算力成本,另一方面是吸引用户的营销成本。单用户成本可能是每个用户实际消费的 3 倍。”

初创企业优势在于 “ 船小好掉头 ”,“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更 “ 输得起 ”。在国内市场难以撼动巨头地位,越来越多初创企业借助 AI 浪潮瞄准海外市场。但根据非凡产研统计,全球约有 1500 家活跃的 AI 企业,其中中国出海企业仅 103 家,绝大多数 AI 产品创业公司集中在应用层,占比高达 76%。截至今年 5 月,全球月访问量过万的 AI 产品共有 1749 个,其中中国出海 AI 产品仅占 71 席。显然,国内出海 AI 企业的路还很长。

海外市场的重重挑战与应对之策

海外市场对中国 AI 企业而言是充满机遇的广阔天地,但除了要克服语言、用户习惯和法律法规差异等障碍,在中美博弈背景下,AI 企业还需做好应对刁难的准备。即便强大如 TikTok,在美国月活用户数达 1.7 亿,拥有庞大用户群体支持的情况下,仍多次被迫面临出售危机,如今仍在与美国政府打官司。处于起步阶段的 AI 应用更不能掉以轻心。

某种程度上,TikTok 的成功出乎美国政府意料,中国企业引领短视频时代浪潮让硅谷大佬们憋着一股气,他们想在大模型时代夺回主导权,美国政府已提前布局。在 AI 应用 “ 卷出海 ” 的道路上,HeyGen 曾被视为标杆之一。

HeyGen 的创始人兼 CEO 徐卓是 “90 后 ”,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研究生就读于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专业,曾是 Snapchat 前 100 号员工,个人履历堪称 AI 创业者的典范。2020 年,徐卓因疫情留在国内,期间创立 HeyGen,并将公司总部设在洛杉矶,在国内注册了诗云科技作为公司主体。2022 年 9 月,HeyGen 推出 AI 视频创作应用,具备主播换脸、文字转口播视频、创建虚拟主播、语音翻译等功能。

2023 年,徐卓将业务重点全面转向海外。随后,HeyGen 凭借一系列 “ 名人说外语 ” 虚拟视频在社交平台的病毒式传播而火爆。据徐卓采访,截至今年 6 月,HeyGen 已获得 4 万多付费客户,公司年化经常性收入从 100 万美元增长至 3500 万美元,自 2023 年第二季度以来一直保持盈利。目前,HeyGen 完成了 Benchmark 领投的 6000 万美元 A 轮融资,估值超过 5 亿美元。

据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在融资过程中,徐卓和美国投资者要求国内投资者大幅出售股权,原因是美国政府加强了对中国科技集团和跨境投资的审查。若中资仍占主导,将面临更严格监管。对于 AI 应用这样发展迅速的行业,一旦遭遇政府审查,将极大拖累产品迭代速度,导致错失抢占市场先机。2023 年底,HeyGen 在未预告的情况下注销了其在国内的公司主体,彻底从 “ 出海 ” 转变为外国公司。需强调的是,徐卓未亲口承认 HeyGen“ 出走 ” 的原因。

AI 换脸极易被用于黑灰产业链,此前多家媒体报道过利用 AI 批量打造俄罗斯美女账号进行诈骗的新闻,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了 HeyGen 的相关功能。当前,AI 换脸视频在国内各大平台也受到严格监管。因此,在 “ 出海 ” 征程中,如何确保大模型训练和数据跨境流动既符合国内监管机构要求,又能尽可能做到在地合规,对所有企业都是一项艰巨挑战。

尽管众多中国 AI 企业如巨船远航、百舸争流,但要在海外开拓出稳固市场,成为下一个 Tik Tok,还需经受各种风暴的洗礼。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