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EQ系列的困境:价格高企与产品力不足的双重挑战

5次阅读

共计 155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2016 年前后,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渐明朗,许多新兴造车势力相继进入该领域,传统车企也纷纷开始转型。作为德国三大豪华车品牌之一,奔驰在同年巴黎车展上正式推出了旗下电动车品牌 EQ,并发布了首款概念车 Generation EQ。

然而,奔驰的新能源汽车之路并不顺畅。根据德国媒体 Handelsblatt 的报道,奔驰计划在 2024 年推出下一代车型时,或将放弃 EQ 品牌,意味着这一曾被寄予厚望的电动车系列或难以走过十年。

奔驰 EQ 为何遭遇滑铁卢?高价低能成为致命伤

奔驰 EQ 的市场表现一直饱受争议。去年十月,一位车主在短视频平台分享了自己试驾特斯拉和购买奔驰 EQC 的经历,最终遭遇特斯拉销售的嘲讽,而网友们也普遍对此车评价并不友好,尤其是对 EQC 的形象颇感失望。

作为豪华车巨头,奔驰传统燃油车业务表现优异。2022 年其燃油车销量达到 75.2 万辆,体现出强大的市场认可度。但进入电动汽车时代后,奔驰 EQ 却显现出明显弱势。

技术落后与设计妥协影响口碑

相比于奔涌而出的新兴造车公司,奔驰在电动车领域没有占据先机。一方面,奔驰过于依赖燃油车市场,迟缓转型;另一方面,他们推出的许多 EQ 车型其实是传统燃油车型的“油改电”版本,设计上未能充分针对电动车重新架构。

比如,奔驰 EQC 为了增加续航,把大电池强行塞进原油车底盘,导致其底盘离地间隙仅为 144 毫米,远低于真正 SUV 通常超过 180 毫米的通过性要求,这种妥协显然影响了车辆的实用体验和市场印象。

定价过高性价比偏低,消费者望而却步

虽说好的产品能卖好价钱,但奔驰 EQ 的高价并没有换来相应的性能和配置。与同价位的蔚来 ET7 和其它国产电动车相比,奔驰 EQ 的续航、配置等关键指标均落后不少。更不用说特斯拉等品牌的车型,在相似价位能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2022 年 11 月,奔驰在中国市场的 EQA、EQB 和 EQC 三款车型销量仅为 18 辆,惨淡的数据反映出消费者对其产品力不足的失望。虽然奔驰尝试大幅降价促销,幅度达到十几万甚至二十多万元,但销量依旧未见明显改善。

全新纯电平台承载未来 希望重燃

奔驰深知油改电的弊端,已经投入开发专为纯电设计的全新平台——EVAMMA。EVA 主要用于中大型电动车,比如 EQE、EQS SUV 等,而 MMA 则针对中小型纯电动车。通过这些战略平台,奔驰力图实现产品革新,以适应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

尽管燃油车仍然是奔驰销量的主力,且欧盟的燃油车禁售时间定为 2035 年,奔驰和其他德系车企将严格遵守,但市场趋势已不可逆转,电动车销量占比迅速提升。

面临新老对手夹击,奔馳需打破舒适区

昔日奔驰在豪华车领域稳居主导地位,但电动车时代带来了更多挑战。国内造车新势力如蔚来、小鹏、理想,以及比亚迪、极氪等品牌纷纷推出高性价比、高端车型,加速抢占市场份额。

同时,特斯拉作为全球电动车销量冠军,凭借 Model Y、Model X 在豪华电动车市场的火爆表现,对奔驰构成巨大压力。奔驰如果不能迅速提升产品竞争力、优化价格策略,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品牌优势不再是护身符

奔驰曾因品牌力在市场上拥有绝对优势,如今则需要与时间赛跑,避免像 2022 年 10 月因 EQ 系列大幅降价给品牌形象带来负面影响。相比特斯拉小幅降价带来的消费者维权风波,奔驰几十万元的降价幅度极易损害其高端形象。

新能源汽车市场已不允许豪华品牌随意定价,奔驰必须深入理解市场需求,打造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此外,奔驰还需谨慎规划品牌战略,确保新一代电动车以更佳姿态迎战激烈的市场竞争。

总结

奔驰 EQ 系列的失败原因,归根到底在于产品力不足和定价过高的双重困境,这使得消费者逐渐疏远。在电动化浪潮迅猛席卷全球汽车市场的背景下,奔驰的转型步伐必须加快,以全新纯电平台为基础,提升技术实力和用户体验,才能在未来的豪华电动车市场中抢占有利位置。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