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74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2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ChatGPT 引发的人工智能热潮已过去一年多,AI 行业如今陷入迷茫。OpenAI 发布 GPT- 4 超一年半,GPT- 5 迟迟未现,文生视频大模型 Sora 也未全面开放。微软、英伟达市值回落,资本市场对 AI 高投入回报存疑。在此背景下,阿里云举办了云栖大会。
理想为现实让位
此次云栖大会设三个展馆,虽有台风影响,最远的 3 号“前沿应用”馆仍挤满人。参会者对大模型展馆审美疲劳,更关心 AI 如何赚钱。前沿应用馆里,人型机器人展台人气高,被问最多的是商业化路径和商用家用时间。一位 AI 从业者称做产品最关注用户数和留存,借助已有庞大用户基数的产品做 AI 创新 ROI 更高,参展厂商多是此类品牌。主会场圆桌论坛上,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认为投资要参考 DAU、留存率、产品价值和市场规模等指标。如今见 AI 就投的时代不再,云栖大会是 AI 与各行业的融合大会。吴泳铭表示 AI 最大想象力在于改变物理世界,应成为实际产品,对从业者、投资人及阿里云来说,投入有回报才是双赢。
阿里云希望 AI 不再迷茫
2024 年下半年,资本市场重新审视 AI 商业化能力。微软因云业务增长不及预期和 AI 支出攀升股价大跌,英伟达市值蒸发,OpenAI 频繁跳票,AI 商业化进展缓慢且营销成本上升,行业陷入迷茫。AI 产品由算力层、模型层和应用层构成,阿里云定位 AI 算力基础设施,用的人越多价值越大。今年云栖大会,阿里云展示商业化前景并为行业加油。吴泳铭透露 AI 算力需求成主流且持续扩大,阿里云投资新建算力仍供不应求,还降低算力和模型调用价格。阿里云 CTO 周靖人发布开源大模型 Qwen 2.5 并再次大幅降价,过去一年阿里云及其他云服务平台多次降价,称主要通过技术优化。Q2 阿里云智能集团营收增长、利润率超预期,但与海外公共云厂商相比,规模做大后如何盈利是共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