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P爆火:AI应用的新趋势与变革

4次阅读

共计 82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大模型热潮又有新名词 MCP。4 月 25 日,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在百度 Create 大会提到,基于 MCP 开发智能体,就像 2010 年开发移动 APP。

MCP 与之前爆火的智能体(Agent)概念紧密相关。Agent 爆火是因其能真正干活,此前大模型虽能答疑,但只是简单对话窗口,依赖训练数据且调用外部工具繁琐。MCP 是实现 Agent 愿景的重要路径,大模型可通过它自由调用外部工具完成具体任务。

如今,包括高德地图、微信读书等应用已推出官方 MCP Server,开发者能像搭积木一样调用,大模型可完成查询地图等任务。2 月起,MCP 浪潮席卷全球,几乎所有大厂纷纷支持并推出自家 MCP 平台。

MCP 并非新事物,早在 2024 年 11 月就已由 Anthropic 推出,全称为“Model Context Protocol”,即模型上下文协议,是开放标准。有了 MCP,开发者能在更标准化框架下开发应用,对接不同数据源和工作流。

MCP 出现前,开发 AI 应用门槛高。以开发 AI 旅游助手为例,开发者要让大模型完成查看地图、查找攻略、撰写旅游计划等工作,过程繁琐,且大模型与外界交互缺少统一标准,代码复用性低,应用生态发展滞后。

MCP 出现后,开发者无需负责外部工具性能,只需维护和调试应用本身,减少开发工作量。但 MCP 生态尚早,并非完美方案,有开发者认为它有点为建标准而建,且非官方推出的 MCP 服务器在安全性和服务稳定性方面不容乐观。

MCP 起初关注者少,2025 年 2 月 AI 编程领域明星应用纷纷支持,才声名鹊起,随后大模型厂商接入使其真正引爆。大厂选择拥抱 MCP,是生态战略转向,过去大模型厂商多圈占地盘,如今求同存异,拥抱开放协议把蛋糕做大。

OpenAI 此前开发者生态从开放走向封闭,GPTs 生态效果不佳。Anthropic 的 MCP 协议虽思路非首创,但产品更友好,降低开发门槛,且更开放、抽象程度更高,让大厂能舒服接入,这是 Anthropic 夺回开发者生态的尝试,再次证明开放、开源路线是当下最优解。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