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人形机器人:急切奔赴工厂与家庭

1次阅读

共计 73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2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人形机器人的新使命

美国对 MAGA 的支持,或许最积极的就是人形机器人了。从展示的视频来看,它们不像中国的人形机器人那样擅长舞蹈或运动,而是专注于工厂或家庭中的实际工作,多展示的是与劳动相关的内容。这些机器人随时准备参与美国制造业的复兴。

一些企业已经提出了宏伟目标,例如 FigureAI 计划通过混合生产方式实现机器人制造机器人的终极目标。它的量产计划已提上日程,甚至设计出了专门的生产线 BotQ,预计四年内的年产量将达到 10 万个,并生产 300 万个执行器。

虽然 FigureAI 在社交媒体上备受争议,有人质疑其视频的真实性,也有人认为其产品并不比现有机械臂或 AGV 更好,但该公司创始人 Brett Adcock 并未退缩,反而决定起诉质疑其的企业。

与此同时,其他公司也在努力推进。Persona AI 希望利用人形机器人振兴美国的重工业,而 Agility 则在亚马逊和 GXO 进行试训,展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工作效率。

亚马逊自家的机器人队伍庞大,但主要是非人形的物流机器人。他们最新推出的 Vulcan 被描述为“首个真正具有触觉的机器人系统”,可以灵活调整抓握力度,以减少包裹损坏。

此外,英伟达和 Hugging Face 等科技巨头也在积极参与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分别推出了开源模型和收购相关公司。

尽管如此,人形机器人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软件和硬件的双重瓶颈,以及如何真正通过“机器人图灵测试”。

学术界的努力

除了企业,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也在探索人形机器人的潜力。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尝试让机器人完成家务,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则在研究如何让机器人更高效地完成全身动作。

总体而言,从上世纪 70 年代的梦想,到近年来的竞争,人形机器人正逐步靠近市场,但要实现全面替代工业机器臂的目标,仍需克服诸多障碍。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