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ral Catalyst:20余载成就一线基金的蜕变之路

23次阅读

共计 124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在硅谷银行被接管后,超百家 VC 联合发声支持,牵头者是 General Catalyst 的 Hemant Taneja。VC 多源于硅谷,而 General Catalyst 2000 年在波士顿成立,10 年后才在硅谷设办公室。

成立于东海岸的它,如今管理资金超 300 亿美元,投资超 600 家公司,164 家上市或被收购,诞生 73 家独角兽。其投资的 Stripe 估值约 500 亿美元,General Catalyst 是种子轮投资方并持续加注。

公司催化剂

General Catalyst 由四位前企业家创立,主要发起人是 David Fialkow 和 Joel Cutler,二人在夏令营结识,是同学兼创业伙伴。高价出售 Starboard Cruise Services 后,David 提议成立风险投资基金。

2000 年,他们联合另外两人成立了 Corporate Catalyst,意为公司催化剂,旨在从孵化切入投资,加速被投企业发展。头几年孵化了不少优秀公司,如 David 主导的 Upromise,Joel 主导的 KAYAK 等。

后来因业务拓展,改名为 General Catalyst,业务涵盖消费品、To B、SaaS、医疗、金融等领域。

迈向西海岸

成立首个 10 年,只在波士顿有办公室的 General Catalyst 并非一线基金。在纪录片制作人 Jim Swartz 建议下,2011 年进军硅谷,由 Hemant Taneja 主导。

首次出手就投资了 Airbnb,虽后续轮次份额不多,但此笔投资回报 16.6 倍,助其在西海岸初步建立声誉。

印度人、老家、Stripe

更大独角兽 Stripe 由 Hemant Taneja 捕获,他出生于印度,移民美国后在 MIT 获五个学位,曾创业后成为 General Catalyst 的 EIR。

2010 年他在 MIT 教书时结识 Patrick Collision,投资了 Stripe 种子轮并持续跟进,还发起成立专项基金。Stripe 估值飙升,General Catalyst 声誉鹊起。

此外,General Catalyst 还投资了 Snapchat、Grammarly 等公司。投资 Grammarly 与投资经理 Brad Hoover 有关,他曾在咨询公司工作,后加入 General Catalyst,看好 Grammarly 并成为其 CEO。

老家的传统技能

波士顿医疗产业发达,General Catalyst 在硅谷发展的同时不忘老家传统。投资的 600 多家公司中,医疗健康行业有 106 家。

明星案例是 Hemant Taneja 孵化并投资的 Liveongo,患者通过移动设备上传血糖数据,系统异常时会提醒,严重时专家电话介入。

Liveongo 于 2019 年上市,后被收购,General Catalyst 收益颇丰。此后,其在医疗领域围绕“Health Assurance”思路布局,如远程医疗公司 Ro 等。

成立于 2000 年的 General Catalyst,首个 10 年表现尚可,第二个 10 年在 Hemant Taneja 带领下,在硅谷和波士顿均有出色投资,成长为美国一线 VC,未来能否续写辉煌,令人期待。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