乂学教育马刚:个性化教育如同定制手机般尊重孩子需求

30次阅读

共计 179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7 月 24 日,一场由多方联合主办的重要峰会在武汉 CBD 召开。会上,乂学教育 - 松鼠 AI 合伙人马刚发表了主题为《深挖教育消费本质——用户体验》的精彩分享,其中不乏犀利观点。

因材施教:教育从业者的共同追求

因材施教,一直是教育领域所期望达到的理想境界。从两千年前孔子的教育模式,到如今,虽历经岁月变迁,但因材施教的理念依然具有深远意义。以孔子为例,他有众多弟子,然而若以现代大学高考标准衡量,其毕业率或许不高,但他提出的因材施教,即便跨越两千年,在当今仍具实践价值,这也是松鼠 AI 以及所有教育从业者所期望达成的教育水平。

当下教育面临的困境

当下的教育存在诸多困境。其一,优秀教师资源极度匮乏。以武汉为例,整个武汉 K12 人群(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数量近 200 万,而特级教师却不到 2 千名,如此悬殊的比例,使得有限的优秀教师难以满足众多学生的需求。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老师的出现被寄予厚望。人们期望通过人工智能模拟经验丰富的特级教师,将其教学经验和方法呈现给孩子,结合孩子不同状况,实现个性化学习。

其二,学习内容千人一面。从幼儿园到初中,学生所学内容几乎雷同,虽有教材版本差异,但都围绕教育部教学大纲,缺乏个性化。比如,孩子可能对某些素质教育内容感兴趣,如钢琴学习,然而随着年龄增长,学校课程逐渐占据主导,那些非学校规定的兴趣内容往往被忽视,导致孩子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难以学习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其三,学习速度整齐划一。公立学校不允许留级,同一班级内,无论学生成绩如何,学习内容和进度都相同。但实际上,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这种统一化的模式无法尊重因理解能力、智力等因素导致的个性化。因此,引入人工智能或优秀教师,让孩子能按自身时间和能力学习成为必然需求。

其四,教育注重知识点而非方法。部分学生在小学、初中、大学阶段成绩优异,但毕业后却难以适应社会,原因在于过去过度注重知识点掌握,而忽视了学习方法、能力和思想的培养。教育应着重培养孩子运用方法、能力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便离开学校所学知识点,踏入社会后也能迅速获得认可。

人工智能实现个性化教育的方式

人工智能在实现个性化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方式。首先,保持孩子的关注点至关重要。孩子在网吧能专注游戏,却在学习时难以集中精力,原因在于游戏的互动反馈强烈,学习若能如此,便能增强孩子的学习成就感。例如,在 50 个知识点的学习中,每个孩子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不同,若能针对其已掌握的知识减少重复学习,可节省时间、提升效率。

其次,个性化匹配不可或缺。当了解孩子的知识掌握情况后,需为其提供相对个性化的匹配路径和内容。比如,在学习过程中,为孩子搭建合适的“台阶”,使其能逐步提升分数和成就感。由于不同孩子对同一知识点学习时间不同,同一孩子对不同知识点学习时间也各异,这种个性化匹配只有人工智能才能实现。

再者,追根溯源是关键。在全球范围内,邀请众多人工智能科学家和教育家,进行纳米级知识点拆分,如同手机像素越精细越能呈现问题一样,精准把握孩子的薄弱点。同时,独创学习思想能力和方法的拆分,成立 MCM 系统,不仅满足知识点培训,更注重孩子思想、方法和能力的提升,让孩子学会举一反三,将所学知识和方法运用到其他学习过程中。

人工智能教育的成果与发展

人工智能教育在全球已得到广泛应用,有众多国家和地区的上亿用户在使用。在国内,也有不少公司涉足此领域。乂学教育从 2014 年开始筹备研究,2015 年进行系统测试,2016 年正式上线,在全国 60 多家竞争对手中占据突出地位,因为是第一家开展此项业务,第二家追赶需 3 – 5 年时间。

通过人机大战等方式检测系统教育水平,从 2017 年 10 月第一次人机大战到 2018 年 8 月全国百城人机大战,松鼠 AI 均获胜。去年在央视《机智过人》节目中,还战胜了国家特级教师。目前,松鼠 AI 已开设近 2 千家线下学习中心,虽在连锁行业规模不算大,但仅用三年时间取得如此成绩,在教育行业实属不易。全球机器学习教父 Tom Mitchell 教授加入松鼠 AI,并以其为中心在美国建立研发中心,足见其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

教育的初心与期望

乂学教育所做的教育,看似商业行为,但其真正初心是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公平对待。让每个优秀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享受到如同孔子、达芬奇、苏格拉底合体的超级人工智能老师的教导。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教育、改变教育,进而改变中国。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