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工业崛起:如何追赶上海,迈向“四强争锋”

10次阅读

共计 1888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工业版图新格局

随着 2023 年各地工业数据的披露,中国工业城市格局再度洗牌。深圳以预计 4.8 万亿元的规上工业总产值稳居首位,苏州以 4.43 万亿元超越上海,而佛山首次突破 3 万亿元,与重庆拉开 3000 亿元差距,与上海处于同一竞争梯队。这意味着工业超 3 万亿元城市从“三足鼎立”转向“四强争锋”的新格局。

苏州和佛山的崛起并非偶然。两者均为地级市,却凭借强大的工业基础冲破发展瓶颈。值得注意的是,昆山和顺德分别成为全国首个工业总产值破万亿的县级市和市辖区,彰显了两地在工业领域的强劲实力。

长期以来,苏州和佛山互为榜样,佛山多次派遣政府代表团赴苏州考察取经。如今,苏州已成功超越上海,而佛山也开启了对上海的新一轮追赶。那么,佛山工业是否具备赶超上海的潜力?它与苏州相比还有哪些不足?这些问题亟待解答。

佛山工业增长的驱动力

佛山工业持续增长的背后,既有传统行业的贡献,也有新兴产业的助力。去年,佛山规上制造业增加值达 6027 亿元,同比增长 6.4%,拉动全市工业增长 6.2 个百分点。在 34 个行业大类中,橡胶和塑料制品、专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等行业表现尤为突出,增幅均超过 10%。此外,先进制造业实现增加值 3278 亿元,同比增长 7.6%。

尽管新兴产业如新型储能、工业机器人等正在崛起,但传统产业依然是佛山工业增长的核心动力。例如,家电、陶瓷、家具等传统行业仍是经济支柱。相比之下,上海、深圳等城市已形成成熟的新兴产业生态,佛山能够依靠传统产业脱颖而出,展现出独特的竞争力。

佛山为何能保持这种优势?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指出,佛山地处改革开放前沿,与海外市场联系紧密,同时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此外,佛山靠近香港、深圳等资金密集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十分紧密。

市场驱动下,佛山的传统产业展现出极强的适应性。以家电行业为例,龙头企业美的通过渠道转型成为行业领头羊,而小熊电器等企业则在小家电领域找到新蓝海。除了企业的主动变革,佛山市政府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大力推行“技改”政策,通过技术创新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数据显示,佛山工业技改投资长期位居广东前列,2021 年更是推出“百亿政策”,鼓励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截至去年,佛山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突破 1 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 8700 家,其中传统产业企业占比高达 80%。

佛山的挑战与机遇

虽然佛山工业总产值已突破万亿,但与上海、苏州等城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上海、苏州早在 2010 年和 2013 年就迈入 3 万亿元俱乐部,深圳则在 2017 年突破该门槛,并于 4 年后达到 4 万亿元。更关键的是,这些城市已在新兴产业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例如,深圳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高达 2.48 万亿元,占全国六分之一;苏州的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同样超过千亿元;上海则在汽车制造领域遥遥领先。

从这个角度看,佛山当前的处境与 20 年前的苏州颇为相似。2005 年,苏州的外向型经济模式遭遇瓶颈,开始实施“产业升级”“科技跨越”等计划。第二年,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成立,为生物医药和纳米科技产业注入活力。当时的苏州选择从细分领域切入,专注于药物开发、医疗器械等领域,最终实现了弯道超车。

如今的佛山同样需要这样的前瞻性布局。尽管佛山在新兴产业领域仍显薄弱,但其传统产业具有深厚积淀,完全可以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石。例如,美的、碧桂园等企业通过机器人技术提升制造水平,开辟了新的增长点。佛山还是全国最大的口腔医疗器械生产基地,对新材料、大健康产业的吸引力不容小觑。

佛山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在 2022 年开园的佛北战新产业园中,多个新能源项目相继落地,其中包括投资 238 亿元的宁德邦普项目。产业园选址在北部区域,旨在突破佛山传统的东部产业格局,推动工业连片发展。

传统与创新的双轮驱动

佛山工业的未来在于平衡传统与创新。目前,佛山是全国唯一一个依靠传统产业跃升至 3 万亿元级别的城市。这表明,传统产业并非落后产业,而是孕育新兴产业的重要土壤。正如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路风所言,高技术产业离不开传统产业的支持,多数环节仍需传统产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因此,佛山既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也要培育新兴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和创新驱动,传统产业可以焕发新生机,而新兴产业则有望成为新的增长极。例如,美的、碧桂园等企业通过机器人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开辟了智能制造的新赛道。而在新材料领域,佛山作为口腔医疗器械的集散地,吸引了众多相关企业入驻。

佛山的实践表明,传统工业大市完全可以在新时代实现自我突破。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促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佛山工业的进击或将为其他传统工业城市提供宝贵经验。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