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速中国蔡伟:聚焦增量投资,深耕绿色新能源科技

30次阅读

共计 176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绿色科技引领投资新时代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的高度重视,绿色科技和硬科技投资逐渐成为创投领域的新焦点。虽然这条路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但正是一份坚持的长期主义,推动着技术成果的不断转化和商业化进程。早在五年前,光速中国就开始关注并布局绿色科技,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扶持出了一批具备世界级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的先锋企业。

制造业驱动的绿色能源转型

光速中国合伙人蔡伟指出,新能源虽然听起来像纯能源,但实际更多属于制造业范畴,集中在光伏、风电和储能等领域。中国作为富煤而相对匮乏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新能源发展依托的底层逻辑正是利用强大的制造能力弥补资源不足。通过技术创新、制造工艺提升以及规模效应,新能源在中国实现了快速商业化,转变为制造业驱动的问题,而这正是中国的优势所在。

回顾 2010 年代绿色科技的起步阶段,投资人并未预见到光伏发电电价会从当时的 1.1 元一路降到部分地区的 0.1 元,甚至迪拜等地低至 0.07 元,已低于传统煤电水平。这巨大的降价幅度背后,是单晶硅向多晶硅的技术演进、切割工艺的革新、双玻组件设备的广泛应用等多项创新的累积成果。

激烈竞争下练就核心竞争力

新能源行业创新的同时竞争也十分激烈。十年前光伏组件行业排名前十的公司,到今天仍保持在前十的不足一半。这种优胜劣汰使中国新能源企业在成本控制和性能提升上超越了众多国外对手。蔡伟认为,绿色科技创业的核心是通过市场竞争,在国内外市场中以技术和产品革新夺取份额并稳固地位。

光速投资案例:全球竞争力的新能源企业

光速中国早期投资了船用动力推进制造商逸动科技。该公司专注电动船外机系统,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一,全球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二。自七年前光速团队开始关注船舶电动化以来,逸动科技销售额在 2021 年实现了 200% 的高速增长,成为推动船艇电动化的全球领导者。

这表明,中国新能源企业不仅在国内发力,也逐渐席卷国际细分市场,背后得益于坚实的产业链和技术基础。目前,中国占据了全球 80% 以上的光伏产品制造份额,近半的全球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以及超过 60% 的锂离子电池市场份额。

新能源行业热度与投资机遇

尽管有些硬科技公司的估值近期经历波动,但新能源领域保持了强劲的火热态势。蔡伟强调,判断产能是否过剩,不能单看扩产和投资规模,更关键的是看需求的持续性。新能源领域的强者多为已上市公司,他们通过上下游业务拓展和资本投入不断扩大市场,但广阔的市场仍吸引许多优秀团队创新崭露头角。

聚焦增量技术与跨界融合

从投资视角来看,光速中国偏好投向 增量市场 新兴技术,如储能系统中的新型电化学技术,及二氧化碳利用的核心突破。这些代表下一步的重点关注方向。另一方面,新能源与传统行业的跨界结合也为光速带来大量机会。比如早期投资的晨汽车,是一家新能源商用车企业,短短两年轻卡累计订单达到 1959 辆,二季度销量环比增长近 3 倍。

持续挖掘新技术应用潜力

光速还紧盯新能源细分技术的演进和带来的机会。势加透博在氢燃料电池空压机领域长期保持领先,300 台设备更是供应了 2022 年北京冬奥会。此外,碳化硅芯片公司瞻芯电子自主研发 6 英寸 SiC MOSFET 芯片,填补国内空白。

产业链协同助力敏锐捕捉机会

蔡伟特别强调,广泛的产业链布局有助于精准把握技术变革和市场趋势。面对硬科技快节奏变化,投资机构必须保持耐心和韧性。对新能源技术路径需要深入研究,与行业专家密切交流,形成完整的行业知识体系。这不仅提升对行业的理解,也能及时发现与众不同的投资机会。

从硅谷到中国,绿色科技投资格局转变

当前,投资焦点正从互联网时代的硅谷逐渐转向绿色科技和硬科技为主的中国市场。中美投资特征的差异明显,美国偏向软件投资,中国则更侧重硬件及绿色能源技术。随着大量资金涌入,中国的绿色科技领域潜力巨大,未来中国新能源企业将依托强大产业优势,走向海外高毛利、高品牌效应的市场,形成生态闭环,实现高速高质量发展。

光速中国绿色科技的多元布局

光速中国在绿色科技领域的投资不仅限于新能源,还涵盖合成生物、氢能源膜电极、储能技术与植物肉等多个细分领域,支持了一批高成长潜力的企业,体现出深度且广泛的发展策略。

合作共赢,推动可持续未来

在这一充满机遇的时代,科技企业和投资机构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光速中国希望与创业者携手合作,助力中国创新,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