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院小镇:羊毛衫产业的辉煌之路

7次阅读

共计 163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天气越冷,濮院的羊毛衫销量越火爆。 这个面积仅有 60 平方公里的小镇,居然占据了全国 70% 的羊毛衫市场。在这里,每年能生产出 7 亿件羊毛衫,连绵的毛衣可以绕地球好几圈。不可否认,濮院在毛衫市场上确实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根据统计,到了 2023 年前 11 个月,濮院羊毛衫的成交额达到了 1208.50 亿元,同比增长了 19.8%。连续三年超越 1000 亿的成绩,难怪有人称这里是“中国羊毛衫名镇”。那么,濮院是如何发展到如此规模的呢?

从历史到今天,纺织之路的蜕变

濮院羊毛衫的历史虽然可以追溯到四十多年前,但这里的纺织产业发展可追溯千年。早在北宋时期,濮氏家族为了躲避金兵南侵,带着家族从北方迁移到了濮院,并开始了桑蚕养殖的尝试。

濮凤作为家族的先祖,不是直接卖原料,而是通过更高附加值的深加工,将蚕茧变成绸缎。这一策略让濮氏家族迅速壮大,并推动了整个小镇的家家户户开始种桑养蚕,濮绸逐渐赢得了名声。

到元代,濮凤的后代濮鉴开展了更具规模的丝绸贸易,设立了许多交易所和客栈,为买卖双方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可惜,经过一段时间的波动,濮绸产业因乱世逐渐衰落。虽然在五十年代,濮绸厂尝试现代化转型,但由于新兴化工产品的冲击,传统手工丝织逐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尽管如此,濮院人迅速适应了新环境,转战羊毛衫产业。1976 年,濮院的弹花合作社首次成功生产了羊毛衫,市场需求火爆,合作社的产值迅速翻了好几番。于是,合作社决定专注这个领域。

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羊毛衫生产的门槛相对较低,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家庭参与进来。十年内,濮院羊毛衫产量激增至 93 万件,1994 年更成为全国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

随着市场的发展,濮院还在 1988 年创建了羊毛衫市场的初步框架。现在,这里的羊毛衫市场已经发展到众多专业市场,羊毛衫企业几乎遍布每个角落,累计员工数量突破 20 万人,商机也扩展到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快速成长,产业集群展现力量

不可否认,濮院羊毛衫的成功与久远的纺织历史有很大关系。但如今的羊毛衫产业集群则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展现出多元的形式。

现有的产业模式可以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大企业为核心进行一体化的生产;另一种则是分工合作的模式,即各个生产环节由不同的企业和作坊共同完成。后者虽然促进了集群化发展,但也让低门槛的竞争现象随之而来。

例如,濮院周边的洪合市场也在羊毛衫的风潮中崛起,不过因对假冒伪劣的监管不力,洪合很快陷入价格战,濮院则在此时展现了其品牌的稳固,快速上位成为羊毛衫的领导者。

毋庸置疑,濮院羊毛衫面临的竞争不仅仅来自洪合,周边的江苏和浙江等地也都有着规模不等的毛衫产业集群。随着时间的推移,濮院羊毛衫的发展能够拥抱技术和市场转型,无疑为其未来奠定了基础。

早在品牌化上,濮院羊毛衫就抓住了机遇,相继涌现出了如褚老大、浅秋等品牌。而在经营模式上,也实现了从零售到批发的转变,近日更是纷纷加入了直播带货的浪潮,以适应当前的消费趋势。

例如在 2022 年,濮院羊毛衫的交易额突破了 1027.27 亿元,其中网络交易额高达 493.41 亿元,显示出电商直播对市场的重要影响。

直播经济的挑战与机遇

表面上看,直播经济为濮院羊毛衫找到了新的销售渠道,有助于扩大受众和销售范围。然而,许多商家实际上不得不参与直播,面对巨大的销售压力。

有业内人士指出,不做直播会面临更大的市场挑战,但直播的高退货率又让商家苦不堪言。收到的一些反馈显示,某商家的直播一场就成交 1000 万,最终却因为退货高达 500 万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此外,品牌的影响力不足也是困扰商家的直接问题。虽然濮院有不少知名品牌,但整体品牌效应仍显薄弱,大多数企业依赖代工生产。而羊毛衫作为季节性消费产品,消费者的复购率也相对低,限制了品牌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应对这样的局面,部分商家正在探索从“单一类”产品向“全品类”服装的转型,试图打破季节性限制,增添更多的消费选择。

尽管现阶段仍面临许多挑战,但对于濮院人而言,未来的机会依然值得期待,他们愿意积极寻找突破口,迎接新的发展。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