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求职变迁:从选行业到选组织的历程

8次阅读

共计 2022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在书籍版《编辑部的故事》里,冯小刚写了篇回忆文《这等好喜剧为什么诞生》。文中,郑晓龙把王朔、魏东升、朱晓平等人叫到友谊宾馆客房,以优厚条件让他们拿出分集故事梗概。《编辑部的故事》即便放在职场剧里,也是难以逾越的高峰。国产职场剧要么趋近偶像言情,要么对职场刻画低于生活,前者如霸道总裁剧,后者如《欢乐颂》中刘涛展现的投资水平。

《编辑部的故事》诞生三十多年来,中国从后发工业国发展为超级经济体,阶层结构变复杂,职场剧精彩情节和对白难再现,年轻人求职却更复杂。每代人的就业观都是历史的含蓄表达。

01 外资巨潮

2017 年电影《暴雪将至》中,段奕宏饰演的工厂保卫科干事为立功进体制内,只身调查连环杀人案,险些丧命。子弟学校、卫生所和企业福利房消失,让中国人直观感受到“改革”。90 年代末,“找工作”提上第一批 80 后的日程,当时青年最喜欢的行业依次是金融保险业、工业企业、国家机关、服务业、科研机构。

随着改革和旧世纪尾声到来,中国工薪阶层整齐划一的人生被打破,“求职”进入全体中国人日程,外资在 2001 年后雄心勃勃进入中国。微软中国研究院成立,它走出了不少互联网人才。微软对亚洲研究院及中国寄予厚望,大型外资企业能凭借高利润业务和高薪吸纳顶尖人才。

微软亚洲研究院成立一年后,高校扩招,高考录取率大幅提升,劳动力质量提高,毕业生大量涌入工商业部门。2001 年后外企大规模入场,改变了中国人的就业观念。当时外资企业工资涨幅高,还带来新服务业,外企员工成为新兴阶层。外资企业成熟的管理理念影响深远,“顶级学历 + 外企履历”成为互联网精英的标准配置。不过,外资与本土企业收入差距逐渐被抹平,金融业与房地产迎来黄金时代。

02 金融围城

2015 年,万科成为 Linkedin 当年的“中国最佳雇主”,校招竞争激烈。房地产狂奔的背后是金融业大幅扩张,2010 年农业银行 A 股 IPO 规模巨大,2011 年民生银行行长称银行利润高得不好意思公布。2010 年,A 股市值最高的 20 家公司大多是商业银行。

同一时期,大学本科扩招十年后降速,经管、教育和文学专业扩招比例扩大十倍有余,大量社科专业毕业生涌入金融与地产行业。2015 年,金融业平均年薪超十万,是全行业平均的两倍多。银行业牌照价值放大,进入高速成长期,有完善保障制度和优渥福利,但管理方式保守。行业景气时这些问题尚可忍受,行业下行时,年轻人难以接受。

03 新型组织

互联网公司在中国的出现,不仅是商业模式创新,也是组织方式创新。从世纪初门户时代开始,到 2010 年移动互联网浪潮铺开,“管好一个组织”成为显学。谷歌率先打破工业时代等级森严的公司制度,以扁平、开放、透明吸引人才,相关理念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备受推崇,带动互联网管理学读本畅销。

互联网公司需要的“人才密度”呈指数级上升,单位密度产出扩大,释放的红利更普惠。这种商业模式创新倒逼企业形成新组织架构与管理思路,让员工做自己的决定。互联网公司业务模式可量化,改变了年轻一代对“组织”的定义。诞生初期,互联网公司无绝对“壁垒”,竞争激烈、迭代快,组织管理回归根本目的,给了年轻人凭业绩说话的机会。

中国互联网公司依靠商业模式创新迅速壮大,打破旧金字塔组织,建立更灵活、平等的组织模式,吸引众多年轻人。在高校就业生毕业去向调查中,互联网公司成为热门选择,甚至超越传统“香饽饽”工作。互联网公司带来了更现代、适合年轻一代的管理与组织方式,改变着中国民营企业和管理思想。

04“求职任性”

《奈飞文化手册》受欢迎的表象下,是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求职态度愈发多元。一些年轻人找工作会反背调公司,把“有加班文化的公司坚决不去”等作为重要依据。这届年轻人追求更多元丰富,“能够学习新东西”“待遇好”等成为找工作的重要考量。

同时,公司与年轻人之间话语权转换,年轻人裸辞倒逼公司反思如何成为更好的组织。在脉脉 APP 上,关于互联网大厂 PPT 文化的吐槽反映出求职的变化,人们不再只看重收入,衡量组织吸引力有了更多量化标准,如办公软件等。理想汽车、元气森林把使用飞书作为福利写进招聘启事,顶配 MacBook pro 搭配正版专业软件等也能提升公司吸引力。

字节跳动副总裁称开会不用 PPT 而是写文档,为的是“聚焦内容、轻形式”。微博上有人“怀念飞书”,体现出好的管理应减少形式主义。先进组织的标准不再只是回报和知名度,而是思考能给求职者提供什么,从餐补房补到办公软件,都体现了这种变化。人们对好工作的定义可简化为专精和公平,先进组织应适应人才。

05 尾声

标配飞书、正版办公软件等反映出“先进团队”概念正被标准化。扁平组织和平等交流不再是互联网公司的特权,正向外溢,人们对先进团队的标准也在量化。“年轻人难管”是组织管理问题的表征,企业需用科学现代的管理方法激发员工创造力。对个人来说,评价组织先进与否的标准量化是时代最大的红利。“选择大于努力”,年轻人的“求职任性”背后是朴素理性,选择优秀组织比选赚钱行业或公司更容易。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