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89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最近有人问怎么看哈尔滨爆火,担心是否过度营销。我认为哈尔滨不仅没过度营销,反而有所收敛,建议今夏加大力度。从淄博出圈到哈尔滨翻红,文旅竞争激烈,城市营销进入新阶段,但也陷入同质化怪圈。
城市营销的发展历程
中国最早的城市营销其实是课本,它塑造了人们对城市的第一印象。早期旅游城市多靠知名景点吸引游客,随着传媒发展,威海另辟蹊径,1999 年在央视播出中国第一条城市宣传片,以独特视角展现城市,为后来的城市营销提供了核心模板,即从全局出发,综合城市特点塑造完整形象。
此后,大量城市开始打造城市名片。2000 年代,受国内企业 CI 战略影响,城市在宣传中借用该战略,设计视觉、口号,辅以宣传片推出,涌现出各种定位。威海的“宜居”定位被不少城市借鉴,成都就是成功范例之一。2003 年,成都邀请张艺谋拍摄城市宣传片,那句“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堪称经典。
城市营销中的造概念策略
成都在城市营销中常被提及。2000 年 9 月,《新周刊》报道成都是继北上广后的“第四城”,引发广泛讨论。2 年后,《新周刊》又推出“今天你丽江了吗?”的广告语,将丽江打造成一种生活方式。2013 年,《第一财经周刊》推出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新一线”概念诞生,成都历年位居第一。这些造概念方式不仅解决了城市定位问题,还明确了营销对象——年轻人。
网红城市的打造与游客体验
网红城市的打造与个人或品牌网红有相似但不同之处。城市不会因营销人设翻车,真正的翻车在于得罪游客。淄博因 B 太曝光从不缺斤少两吸引学生吃烧烤,文旅局积极配合,创造了文旅奇迹。而一些传统旅游城市宰客现象频发,影响了游客体验。哈尔滨本身旅游资源丰富,此次爆火是因为过去缺少营销,其“讨好式”营销重塑了东北旅游业形象。
对哈尔滨爆火的看法与思考
对于哈尔滨爆火,有人担忧如“小土豆”之类的称呼。但不必过于担心,哈尔滨乃至整个东三省在文旅产业方面有很大发展空间。文旅产业是东北目前能较快获取营收的途径之一,即使大力宣传,哈尔滨元旦文旅数据与其他文旅发达城市相比仍有差距。要抓住机会,在文旅产业上努力发展,就像《繁花》里说的,下了海就要使劲划,既要活着回到岸上,又要顺手捞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