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76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我是王荣辉,一名创业者,一个曾被称为“大神”的早教机构创始人。十二年前,我踏上创业路,从卖房开始,打造出了一个在圈内口碑极佳的早教品牌。那时,我怀孕九个月,却依然在融资发布会上侃侃而谈,信心满满,未来大有可为。
2009 年,我卖出了第一套房,创办了第一家早教机构。随后,2011 年又卖掉第二套房,用来迅速扩张,接连开设多家早教中心。2013 年,我开了第一个托育园,因口碑好、学位稀缺,需求远超供给,于是我陆续开设了第二家、第三家托育中心。2014 年,我成为在线育儿课程的先行者,课程销量一度登顶全网。2016 年,再卖一套房,继续拓展托育园数量,凭借这波婴儿潮,我的事业似乎乘风破浪,一路攀升。
到了 2017 年,我成功获得了投资,一口气开出了十几家直营园。两年后,我的公司已经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托育连锁品牌,在珠三角地区拥有近 40 家园区,公司估值超过五亿元。风投机构纷至沓来,项目合作不断,我的团队协作默契,客户口碑优良,满园率高达 95%,每一位家长都主动推荐我们的服务。
我曾被多家卫视邀请,成为育儿节目的嘉宾,也荣幸成为多家权威机构的特邀专家,参与高职教材编写和专业人才培训。甚至登上国际儿科大会的演讲台,博得满堂喝彩。身边的人尊敬我、赞赏我,孩子们也以我为傲,亲切地称呼我“园长妈妈”。站在写字楼落地窗前俯视这座城市,我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我工作非常卖力,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其中,希望不仅建立事业成功,更为孩子创造丰厚的物质基础。每当家人抱怨我忽略陪伴时,我总告诉他们,“再坚持一阵,我们就能买下珠江新城的豪宅,让孩子进入顶尖的私立学校。”
然而,2020 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全国,打乱了所有计划。我旗下几十家托育园被迫关停,停课时间长达半年。500 多名老师和 3000 多个孩子的日常悉数中断。没有营业收入的同时,园区仍需支付巨额租金、物业费和员工工资。更糟的是,疫情引发退费潮,退费金额超过 3000 万元,而租金和工资支出也分别高达千万级别,公司现金流迅速枯竭。
为了维持公司运转,不让员工流失,保证家长及时退费,我倾尽家庭积蓄,亲自担保向银行贷款 1000 多万元。疫情初期我相信这只是短暂挑战,像 SARS 时期一样,“咬咬牙就过了”。亲友朋友、闺蜜、团队骨干纷纷慷慨解囊,集资上千万资金帮助维持运营,这让我无比感激和感动。
可现实并未如愿。疫情反复爆发,封控措施不断,园区关停、一再延期,运营成本压得我喘不过气。资金不断投入,薪资、租金偿付不及时,最后为了继续支持公司,我甚至不得不卖掉自住房产。这样接连打击,几乎耗光了所有资源。业主因租金拖欠,甚至强行锁门、停水停电,部分二房东更是采取极端手段竟将园区拆除,试图霸占政府的拆迁补偿。
公司投资方也纷纷起诉、仲裁,冻结了我的股权和一些资产。员工因薪资延期士气低落,发生罢工退职,客户也开始抱怨、投诉,甚至上门索要退款。面对这些困境,我只能一次次道歉,内心的愧疚和无奈无法言说。
尽管如此,我依然感受到不少温暖。有的业主减租支持,有的员工数月无薪仍坚守岗位,只为孩子服务。部分家长尽管外界质疑仍信赖我们,供应商也尽力延长账期,投资方老友给予鼓励和协助。这些善意让我不曾放弃,坚定了继续努力的决心。
无数个夜晚,我坐在园区门口落泪,直播中带泪讲课,感受着内心的疼痛与挣扎。物质财富归零固然痛苦,最让人难受的是这些年辛苦的付出竟换来如此结局。或许,我太固执太执着了,若疫情初期选择收缩经营,及时止损,情况会否有所不同?
家人和朋友劝慰我,这一切是天灾人祸,我并无过错。但作为创业者,我只能面对现实,承担失败的结果。搬离卖掉的房子那天,广州下起滂沱大雨,仿佛在替我流泪。我小女儿站在窗边静静地看着,轻声安慰我:“妈妈,没关系,以后我赚钱养你。”那一刻,我的泪水再也控制不住。
如今,疫情再次蔓延,学校停课,线下行业再度面临重创。我感觉自己仿佛身处 ICU 重症监护室,虚弱无助,却只能努力保持呼吸,坚持活着。
我不会逃避,也不会放弃。虽然跌倒了,但我依然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更有家人和朋友的爱与支持。我将承担起全部责任,竭尽所能偿还债务,只要我还活着,我就会继续前行。
不被内心轻易动摇,不被过去纠缠,不畏惧未来,坦然面对眼前的苦难。感谢曾给予帮助和信任的每一个人,我会坚强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