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482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蔚来回港上市:声势虽迟却终成事实
蔚来汽车虽然是最早赴美上市的造车新势力之一,但回港二次上市却成为最后一名选手。2 月底港交所公告,蔚来顺利通过聆讯,预计 3 月 10 日以股票代码“9866”正式开始交易。其实,蔚来早在 2021 年 3 月就通过瑞士信贷和摩根士丹利秘密提交了二次上市申请,只是过程颇为曲折。
用户信托基金引发的复杂影响
蔚来回港步骤被延迟的关键因素之一,与其独特的“用户企业”理念紧密相关。2019 年 1 月,CEO 李斌成立了一个用户信托基金,将自己所持蔚来股份三分之一(约 5000 万股)放入基金,收益权则交给了用户。这在汽车行业尚属首例,试图创新股权与用户利益结合的模式,充满了社会学想象力,但也带来了风险。
2021 年 8 月,该基金因一桩车主使用蔚来自动驾驶发生致命车祸事件引发公众关注,随之而来的媒体质疑和争议让港交所对该基金所持股份的处置权、投票权等问题表现出高度关注。这种股权结构的不确定性,成为蔚来回港上市审批的一个重要障碍。
介绍形式回港上市:不融资的策略选择
与小鹏、理想选择双重主要上市不同,蔚来此次以“介绍形式”回港上市,既不发行新股,也不募集资金,仅作为股票交易的场所扩展。这种形式的二次上市在阿里巴巴、百度等中概股回港中也曾采用,审核门槛较低,交易成本相对较少,但前期流动性和资金筹集能力相对有限。
这一选择凸显出蔚来当前资金状况良好,官方多次强调“不缺钱”,上市不为融资,而是为进一步降低地缘政治带来的潜在风险。数据表明,截至 2021 年 9 月底,蔚来手握超 73 亿美元现金储备,11 月还成功通过美股定向增发筹集了 20 亿美元,资金十分雄厚。
业绩压力与未来目标
尽管资金充裕,蔚来面临的挑战却更侧重于市场表现和产品布局。2021 年蔚来交付量首度落后于对手,全年交付 9.14 万辆,仅略胜理想及小鹏。刚过去的 2022 年 2 月销量仅 6,131 辆,增速放缓,短期内难以重回前三。
更重要的是,蔚来为了获得合肥市 70 亿救助资金,承担了 2024 年营收 1200 亿、2025 年累计 4200 亿的对赌协议压力。目前来看,若维持当前主力车型售价和交付节奏,未来四年还需销售超过 92 万辆才能达标。伴随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百度、小米等跨界品牌的入场,蔚来在销量增长和市场份额巩固上面临严峻考验。
多元化产品与换电战略
为了提振业绩,蔚来计划今年推出三款新车型,包括 SUV ES7、高端轿跑 eT7 和中型轿车 eT5,覆盖更多细分市场。这些新车的研发、生产和推广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蔚来同时还在持续扩建换电站网络,目标今年新建约 500 座,现已有 800 座换电站,这对资金和管理能力都是巨大挑战。
多地上市谋划持续推进
按照与合肥市签订的协议,蔚来须在获得战略投资五年内完成 IPO。此次港股介绍上市只是步骤之一,随后又有新加坡上市申请展现其多元化融资和资本布局策略。同时,合肥市还曾提出要求蔚来在 2025 年前登陆科创板,上市之路将持续繁忙。
跨界尝试:手机业务新动向
值得关注的是,蔚来也在探索汽车之外的领域,已开始布局手机业务,并吸纳了前美图手机高管。这显示了蔚来试图打造车机互联与万物互联生态。不过,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如今新能源车仍是市场真正的风口,手机业务的落地及其战略意义还需时间检验。
总结:从“最惨男人”到现金充盈的挑战者
如今的蔚来手握 600 亿现金流,依然积极投资新车型和基础设施建设,凭借差异化的上市路径与多地谋划,逐步摆脱了曾经“最惨”的局面。然而,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如何稳住市场地位,实现雄心勃勃的营收对赌目标,以及面对更激烈的市场竞争,蔚来需要继续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才能在新造车时代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