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与海南深度携手:内陆省份如何借力海南自贸港加速开放

6次阅读

共计 174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中部大省湖南一直面临着“不靠海、不沿边”的地理限制,但在对外开放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湖南正积极寻求突破路径。

地处内陆的湖南,与沿海地区相比,在对外开放和国际贸易上的表现稍显滞后。然而,湖南并未因此止步,而是通过多种方式尝试打开国际市场的大门。其中,湖南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与海南深度合作,借力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独特优势。

在过去半年里,湖南与海南之间的互动愈发频繁。例如,去年 8 月,湘琼先进制造业产业园在海南东方市启动建设;今年 3 月底,湖南制造业龙头企业集体赴海南考察;紧接着,海南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也前往湖南进行深入交流。最近的一次重要交流是在 4 月初,湖南省党政代表团访问海南,此次访问不仅规格极高,还涵盖了多个领域的广泛合作。

湖南党政代表团此行规模庞大,由省委书记沈晓明和省长毛伟明亲自带队,随行人员包括了多个市州的主要负责人以及政府部门的重要领导。短短三天时间,他们对海南进行了全方位考察,涉及城市规划、科技创新、旅游消费等多个领域。

湘琼合作的新篇章

湖南与海南的合作并非始于今日。早在 2023 年 11 月,就有湖南的农业企业和新零售企业赴海南考察并参与推介活动。而在 2024 年初,湖南的制造业企业再次大规模前往海南,这支队伍被称为“湖南先进制造业的豪华阵容”,展现了湖南企业在技术和实力方面的显著进步。

此外,人事方面的联系也为两地合作提供了契机。比如,沈晓明曾长期在海南任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毛万春也在海南担任过重要职务。这些背景使得两地的合作更具深度和可行性。

飞地产业园的示范效应

在众多合作项目中,湘琼先进制造业产业园尤为引人注目。该产业园位于海南东方市,是国内首个由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共同合作建设的产业园。产业园采取了“共建共管”的创新管理模式,由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和海南东方市共同负责建设和管理。

产业园充分利用了海南的政策红利和湖南的产业基础,首批入驻的三个项目总投资约为 17 亿元。其中,三一集团和中联重科将建设面向全球市场的工程机械再制造中心,而湘科集团则计划打造特种装备科创基地。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展示了湖南制造业的强大实力,也为湖南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持。

产业园的目标是帮助湖南企业实现“前店后厂”的运营模式,即在海南设立销售和服务网点,同时在湖南生产制造。这种模式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进口成本,提高出口效率,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更多机会。

多领域合作的全面升级

除了制造业,湖南与海南的合作还延伸至其他多个领域。根据双方最新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范围涵盖了七个主要领域:

首先,双方将共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探索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途径;其次,湖南自贸试验区与海南自贸港将在先进制造业、医美医疗、跨境贸易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第三,双方将加强种业创新和农业合作,共同攻克种业关键技术,建立种质资源保护机制;第四,民航发展合作将成为重点,双方将加快“湘琼快线”航空通道的建设,促进航空物流和旅游业的发展;第五,产业园区合作将进一步深化,特别是在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和新材料等领域;第六,文化旅游合作将加强两地旅游资源的推广和市场开发;第七,社会事业合作将涵盖医疗卫生、科研教育等多个方面。

湖南希望借助海南自贸港这一重要平台,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同时也希望通过与海南的合作,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

海南作为开放跳板的意义

湖南与海南的合作不仅仅是简单的经济合作,更是湖南融入国家开放战略的重要一步。近年来,湖南在对外开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进出口总额连续跨越多个关口,国际经贸伙伴数量不断增加。

湖南通过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海南自贸港建设,逐步形成了更加多元化的开放格局。特别是海南自贸港的建设,为湖南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湖南希望通过与海南的合作,能够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重目标。

然而,湖南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海南自贸港的独特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他内陆省份也在积极争取加入这一平台。例如,武汉已经抢先一步与海口合作建设了生物城,吸引了多家生物医药和物流企业入驻。

面对激烈的竞争,湖南需要更加主动地采取措施,抢占先机,确保在未来的开放浪潮中占据有利位置。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