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全员推行混合办公,激发产业链新机遇

58次阅读

共计 185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携程全面推行混合办公,引发广泛关注

近日,携程宣布自 3 月 1 日起,正式在全公司范围内实行每周 1 - 2 天的混合办公模式。员工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自主选择一部分时间远程办公,另一部分时间到办公室。这项措施一经公布,就引爆社交媒体,许多职场人士纷纷表示羡慕和好奇:混合办公究竟享有什么优势?是否会成为未来办公的新常态?

虽然疫情期间许多企业尝试过远程或混合办公,但携程是国内第一家大规模、常规推行混合办公的公司。其配套的员工申请流程、远程办公设备支持方案,也体现了公司对这一变革的认真态度。

混合办公兴起的多重推动力

疫情无疑是最直接的推动因素。2020 年初,欧美疫情暴发,谷歌、微软、Meta 等科技巨头率先开启远程办公,再逐步转型为混合办公,结合线上线下的优势。但这并非全部原因。

年轻一代员工的观念变迁同样推动混合办公的普及。Z 世代(1995-2009 年出生)在职场的地位日益凸显,尤其是在互联网、新经济领域中。据报告显示,00 后员工在互联网行业占比超过 20%,超过 85 后两倍以上。这一代人不仅关注薪酬,更重视企业文化契合及工作幸福感。

针对员工体验的改善,企业需要调整管理理念,将“以人为本、员工优先”付诸实践,这也是宜员科技等 HR 科技公司的发展动力。员工超过半数抱怨过度工作和无效会议,灵活办公成为重要诉求。

同时,钉钉、企业微信、飞书等线上协作工具的快速发展,为混合办公提供了技术基础。数据显示,2021 年中国在线办公用户达 3.81 亿,半年增 3500 万,渗透率显著提升。这些工具功能日益完善,如企业微信新增产业互联和智能客服,促进供应链协作。

国外科技大厂的实践经验为国内树立了榜样。微软 2020 年宣布混合办公,允许员工永久远程工作甚至跨国办公,其经验表明,混合办公不会降低效率,反而有助激发生产力和员工满意度。

混合办公:大厂专属还是普遍趋势?

携程董事长梁建章对混合办公充满信心,认为这是一种企业、员工和社会的多赢——提升员工幸福感的同时,也有助缓解交通拥堵和区域差异。他早在 2015 年即发表研究,指出在家办公显著提升绩效和满意度,携程对混合办公的探索甚至早于疫情。

携程在全面推行前已经进行多轮试点,数据显示,客服岗位通过混合办公,绩效提升 13%,离职率降低 50%。去年更大范围试行时,员工参与率达 60%,离职率减少约三成。携程相较微软等跨国巨头规模较小,管理难度更低,加之多数岗位时间安排灵活,因此混合办公的实施相对顺畅。

此外,混合办公有助于节省企业物业成本。一项调查显示,每位远程办公员工每年可为企业节省约 1.4 万元支出,包括办公用房租金和日常开销。

尽管如此,混合办公未必适合所有企业。华尔街多家大银行坚持要求员工回办公室,强调面对面交流和企业文化传承。国内中小企业在远程办公管理、考核机制上也面临难题,资源和经验不足导致推进困难。

基层员工同样有顾虑。如广州某金融机构客服透露,远程办公模糊了工作与生活界限,交接班时间不够精确,影响工作效率。如何兼顾弹性和协作,是混合办公的重要挑战。

混合办公催生新商业机会

携程等大公司率先拥抱混合办公,为相关产业带来火热商机。在软件层面,员工管理和办公安全软件需求大增。以北森为代表的 HR SaaS 公司,聚焦招聘、培训和人才测评,致力提升员工体验。宜员科技则提供数字化员工体验管理,增强沟通和协同效率。

办公安全尤为关键。谷歌曾短暂停止远程办公,部分原因是数据安全及网络接入风险。为此,Meta 推出员工远程办公设备报销,字节跳动旗下安全产品“飞连”通过设备安全评估和网络权限管理,确保内网数据安全。

硬件层面,PC 和智能办公设备迎来大幅增长。IDC 数据显示,2021 年全球 PC 出货量增长 14.8%,其中混合办公是主要推动力。联想推出多屏协同新产品,以提升灵活办公效率。家居办公用品也快速增长,乐歌股份人体工学家具成为电商热销品,其股价和营收均创历史新高。

此外,跨境电商数据显示,办公椅、杀菌灯和室内灯具等居家办公相关产品销量暴增,预计未来将持续走俏。

总结:混合办公的未来与挑战

支持者认为,混合办公不仅能缓解职场压力,还能提高工作幸福感,像爱因斯坦那样为自己创造安静思考空间。尽管如此,推行混合办公还需考虑企业规模、行业特点及管理能力,完善软硬件配套,才会真正普及。只有这样,更多公司才能效仿携程、谷歌和微软,享受混合办公带来的多重红利。

长期来看,混合办公推动员工体验、网络安全、智能硬件等相关行业成长,为投资者带来丰富机遇。企业应把握这一趋势,调整管理理念和工具,迎接未来更加灵活和高效的工作方式。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