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63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2021 年风险投资经历转折
刚刚过去的 2021 年充满了变数,新冠疫情的反复结合全球经济恢复的波动,让很多行业面临极大挑战。对风险投资来说,2021 年是个“转折点”。我们看到,传统依赖模式创新、赌赛道的机会锐减,资本化路径变得狭窄。过去专注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投资,面临政策和监管的深刻调整,这导致市场对不确定性的模式创业机会逐渐减少。
TMT 行业曾凭借轻资产、快速扩张和网络效应,成为风险投资的主流。投资时更多依赖对人的判断,因为商业模式会频繁变化。然而近期反垄断政策的加强,实体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科技创新成为国家战略重点,模式创新的空间被持续压缩。
同时,海外资本化通道日益规范,企业的境外上市门槛提高,原先“烧钱快速上市”的思路逐渐不可持续。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提升,海外资本对中国优质资产配置需求加大,未来中国资产在全球资本结构中的重要性将持续上升。
科技投资门槛提高,回报周期加长
转向科技创新意味着更高的技术壁垒和更长的投资回报周期。与互联网模式创新相比,科技创业项目往往需要更多实体投入,不易快速爆发式增长。投资人需具备前瞻的专业判断,才能甄别和支持真正有潜力的项目。
例如,香港 2018 年放宽生物科技公司上市规则,虽带来了资本市场便利,但市场表现反映出短期商业化预期不佳对股价冲击明显,退出压力依然存在。因此,合理评估估值与增长预期,避免盲目跟风,成为科技投资者的必修课。
如何在新形势下实现超额回报?
面对挑战,如何实现持续超额回报?关键在于两方面:一是深化对 交叉学科创业 的理解和投资;二是高度重视 宏观经济趋势,借助结构性调整寻找先机。
峰瑞资本早期布局深科技、医疗和 TMT 三大方向,逐渐将交叉领域项目占比提升至半数以上。投资团队融合互联网思维与专业背景,发掘了 Kolmostar、肇观电子等算法与芯片交叉的创新项目,以及脑科学和 AI 制药领域的优脑银河和科因生物,体现“创新的平方”效应。通过这些案例,可见跨学科整合带来的独特竞争优势和市场价值。
在宏观层面,了解国家政策与经济结构转型至关重要。2021 年中国经济实现 8.1% 的增长,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表现最优者。外贸保持超常增长,得益于中国拥有全球最大、最完整的供应链;而基建投资从 2021 年下半年开始发力,有望在 2022 年继续拉动经济增长。这种对大周期的把握,有利于早期投资判断和布局。
2022 年值得关注的三个方向
碳中和 带来大量创业机会。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水泥、塑料生产国,长期碳减排压力巨大。新材料、生物合成替代传统化工、节能工艺等领域未来十年潜力巨大。例如,蓝晶微生物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可降解塑料 PHA,实现低碳环保,项目正加速产业化。
制造业转型 成效显著,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迅速。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等产品增速保持两位数,智能低碳产品推动产业升级。中国经济结构向高技术制造倾斜,当前高技术制造业约占工业增加值 15%,距离转型“基本完成”目标仍有提升空间。
半导体产能扩张 带来的新机会。预计到 2024 年大陆晶圆厂芯片产能将翻三倍,部分产能可能出现过剩,这为半导体技术在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的应用打开空间。投资团队关注芯宿科技等跨界企业,拓展半导体技术在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创新应用。
回顾与展望
从 GDP 数据看,2021 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全年超预期完成 8.1% 增长。与全球主要经济体普遍宽松货币政策不同,中国经济保持稳健,且外贸增长带动经济韧性增强。未来基建投资有望发力,助推 GDP 增长。
展望 2022 年,外贸和基建行业的乐观表现预计会持续。中国拥有完善且弹性的供应链,在抗通胀和全球经济复苏中具备优势。面对挑战与不确定性,保持专业判断和战略定力,聚焦核心技术与交叉学科领域,将是投资成功的关键。
总体而言,新的一年依然会有困难和波折,但只要坚持做对的事,支持优秀的创业团队,实现科技创新,市场终将给出认可。乘风破浪,脚踏实地,持续探索早期科技投资的新机遇,是行业未来稳健发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