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70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近年来,低空经济成为炙手可热的新兴产业,其发展势头与当年新能源汽车的崛起颇为相似。在这波浪潮中,常州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竞争力,成功跻身新能源汽车头部城市,并悄然布局低空经济,展现了这座城市的前瞻性和执行力。
常州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得益于其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深厚积累。作为全国动力电池生产的领军者,常州不仅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条,还集聚了众多行业龙头企业。据统计,全球排名前十的动力电池企业中,有四家选择落户常州,形成了涵盖 31 个主要环节的产业集群,产业链完整度高达 97%。这种高度集中的产业布局,使得常州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动力电池驱动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复杂,涉及造车、造电池、提供原材料等多个环节。而常州选择从动力电池入手,通过引进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天合光能等头部企业,构建起了强大的产业集群。这些企业在常州设立制造基地和研发机构,进一步巩固了常州在全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常州的动力电池产业不仅仅局限于生产,还注重技术研发。近四年来,全市新能源领域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 40%,动力电池领域的专利数量位居全国首位。此外,溧阳市提出了“一块动力电池的 3 公里产业圈”概念,旨在打造全国县域规模最大的千亿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本地化配套服务。
切入低空经济的新机遇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常州开始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低空经济作为一个新兴领域,与新能源汽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中创新航为例,其动力电芯不仅用于新能源汽车,还应用于飞行汽车等新型交通工具。全球首个电动垂起飞行汽车——小鹏汇天飞行汽车 X3 试验样车的成功首飞,正是基于中创新航提供的动力技术支持。
低空经济的核心在于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这类飞行器本质上是一种具有航空器外观的新能源汽车。从供应链角度来看,eVTOL 的零部件中有 70%-80% 与新能源汽车重合,因此常州在动力电池领域的优势得以延续。同时,常州还积极引入相关企业,涵盖了电池、航电、飞控、机身结构与内饰、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低空产业链。
在空间布局上,溧阳再次发挥了重要作用。早在 2015 年,溧阳别桥镇就前瞻性地规划了无人机产业园和国内第一个无人机特色小镇。2018 年,该镇被列为江苏省唯一、国内第一的无人机特色小镇。这一系列举措为常州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迈向新能源之都
尽管常州在新能源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产能过剩的风险也不容忽视。2022 年,常州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三大新能源产业完成产值同比增长 96.5%,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 102.2%。然而,2024 年前四个月,新能源领域产值增长放缓,对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降至 19.9%。这表明,常州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正面临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结构调整的压力。
面对挑战,常州并未止步不前。2023 年,常州迈入“万亿之城”行列,新能源产业功不可没。全市新能源领域规上企业产值超过 7680 亿元,增长 15.0%,对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 98.9%。为了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常州提出了更高的发展目标:到 2025 年,新能源领域产值规模力争突破万亿元,形成新能源产业品牌和城市品牌同向同行、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为此,常州制定了详细的行动计划。除了继续巩固动力电池领域的领先地位外,还计划布局新型储能产业、引导氢能产业的全链发展、开展船舶电池动力系统总成的技术研发等。这种多元化的发展策略,有助于降低单一产业带来的风险,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江苏省委省政府发布的《关于支持常州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常州的战略定位。文件指出,到 2025 年,常州新能源领域产值规模力争超万亿元,形成新能源产业品牌和城市品牌同向同行、共同发展的格局。这意味着,常州将在省级层面的支持下,进一步提升自身在新能源领域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常州凭借动力电池产业的优势,不仅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还迅速切入低空经济赛道,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和全面的产业布局。未来,常州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实现从“动力电池之都”到“新能源之都”的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