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重庆或成新一代出海枢纽

5次阅读

共计 157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近年来,成都和重庆正迅速崛起为中国重要的出海枢纽。随着国家战略的不断推进,这两座城市不仅在进出口总额和跨境电商规模上表现优异,还在交通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方面进行了大规模提升,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产业基础雄厚,跨境电商成亮点

统计数据显示,2024 年上半年,成都和重庆的进出口总额分别达到 3925.6 亿元和 3397.4 亿元,在中西部城市中名列前茅。特别是在跨境电商领域,成都的交易规模已突破 1059 亿元,连续七年保持高速增长,是西部唯一一个交易额超千亿的城市;而重庆也已认定 5 个市级跨境电商示范区,拥有超过 2500 家跨境电商企业。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川渝地区在电子商务和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川渝地区的产业布局也极其丰富。四川作为农业大省,生产的农副产品丰富多样,全国每十头猪中就有一头来自四川,茶叶、油菜籽、柠檬等多种农产品在全国占据领先地位。随着跨境电商平台的兴起,许多四川农产品借助线上渠道实现“走出去”,大大拓宽了销售半径,减轻了传统线下贸易的限制。

不仅仅是农产品,川渝地区的工业品也瞄准了国际市场。成都鞋业历史悠久,虽然以小批量、手工为主,但这种“精致小巧”的特色非常适合跨境电商的“小单快返”模式。许多制鞋企业开始转型,从传统的外贸订单向线上自营品牌迈进,销售额迅速增长。例如,一家老牌鞋厂上线半年后,月销量突破 4 万双,企业产值也实现了显著提升。除此之外,还向国际市场出口智能家电、手机、汽车等高科技产品,重庆的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尤为亮眼,2024 年上半年出口达 200 亿元,同比增长 34.9%。

交通网络助力产业腾飞

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是川渝跨境经济腾飞的关键。早在 2005 年,当四川企业试图与深圳的电子制造产业对接时,被郭台铭的“蜀道难”所困。如今,川渝地区通过不断修建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网络,成功跨越地理限制,成为国际物流的重要节点。四川省成立“蜀道投资集团”,2022 年营收超过 2200 亿元,跻身世界 500 强,为交通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成为推动区域出口的重要通道。重庆的铁路和水路网络布局,让出货时间从 30 天缩短到 18 天,大幅降低物流成本,为企业提供了极大便利。重庆的航空物流也愈发发达,国际货邮吞吐量突破 22 万吨,成为内陆地区的航空枢纽之一。成都也在积极布局空中货运网络,打造“亚欧空中货运走廊”,大幅提升国际快递效率。这些交通优势,为川渝地区的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营商环境优越,人才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之后,川渝地区更是注重优化营商环境。成都出台了支持外贸企业的专项奖励政策,最高可达 500 万元;重庆则提供免费办公场地和税收减免。一流的基础设施吸引了大量企业落户,此外,川渝拥有超过 200 万在校大学生,人才储备充足。而且,相比沿海城市,川渝地区的劳动力成本更低,薪资要求也相对宽松,为企业节省了大量运营成本。据统计,重庆每九个人中就有一个“老板”,创业氛围浓厚,创业环境优越。

在此基础上,除了本地优势,中部其他城市如郑州、武汉、长沙,也在跨境电商领域抢占先机。郑州依托产业和交通优势,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 1261 亿元,居中西部第一;武汉凭借完善的产业园和航空枢纽,发展速度也非常快;长沙逐渐成为跨境电商的“内迁”热点。这些都显示,内陆城市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推动下,正迎来迅猛发展期,成为沿海外贸格局的重要补充。

未来可期,融入全球新格局

总体而言,川渝地区在基础设施、产业基础和营商环境上的优势,令其成为中国跨境电商未来的重要核心区域。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装备软件级别的支持政策,加上丰富的人才储备,为企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随着国家对内陆地区的重视和支持,成都和重庆正逐步走向国际舞台,未来有望成为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出海枢纽,为中西部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能和希望。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