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942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硅谷的华人 AI 创业潮
在硅谷,创业的氛围浓厚,尤其是对于那些从斯坦福、伯克利等顶尖院校毕业的年轻华人来说。2023 年,25 岁的李煜琪从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生毕业,这所大学在美国计算机科学专业排名前二。毕业后,他加入了亚马逊,但不到半年就离职创业,推出了 B2B 领域的 AI 产品 lookr.fyi(落灵),旨在帮助美国中小企业高效跨境采购。
创业路上的偶然与必然
李煜琪的创业之路充满了偶然。一次活动后,他拦住了谷歌高管 Satyajeet Salgar,仅用 3 分钟的聊天就获得了天使轮融资。另一次,他在与前百度搜索引擎 CTO 郑子斌吃越南米粉时,聊得投机,郑子斌不仅决定投资,还担任了公司的顾问。李煜琪的经历只是硅谷华人创业者的一个缩影。
华人创业者的崛起
据 PitchBook 统计,2024 年第二季度,美国初创公司获得了 556 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其中约一半投向了 AI 初创公司。华人创业者如斯坦福大学教授李飞飞、“天才少女”郭文景、HeyGen 创始人徐卓等,正成为硅谷的新星。他们的成功不仅展示了华人创业者的才华,也反映了硅谷对 AI 领域的高度关注。
硅谷的投资热潮
硅谷的投资人对 AI 领域的创业者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一位投资人表示,华人创业者的工程能力强,能够快速探索出流量矩阵化的路径。华人创业者对新技术的灵敏嗅觉和硅谷丰富的资源,如加速营、创业营、孵化器等,为他们的创业提供了有力支持。
未来的挑战与机遇
尽管硅谷的创业环境充满机遇,但竞争也异常激烈。李煜琪最初想做文生图产品,但因竞争激烈转向 B2B 领域。硅谷的投资人偏好技术背景的创业者,他们最关心的是创业者的技术背景和客户反馈。对于李煜琪和他的团队来说,当前最重要的是跑通产品,获得种子用户,并尽快盈利。
风投的狂热与谨慎
面对 AI 的热潮,硅谷的投资人既狂热又谨慎。一些投资人会对单点应用豪掷 500 万至 1000 万美元,而另一些则因各种原因不得不撤回投资。中国的风险投资机构也从观望转为入局,如嘉御资本在硅谷设立了嘉加资本,重点关注 AI 在医疗等垂直领域的创新应用。
华人投资代理人的崛起
随着华人创业者的活跃,投资机构也开始重视华人投资代理人。例如,a16z 宣布华人 Jennifer Li 将晋升为普通合伙人。华人创业者和投资代理人的崛起,正为硅谷的 AI 领域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