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外贸格局大洗牌:城市谁是黑马?

7次阅读

共计 186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2024 年的中国外贸格局迎来了一次大洗牌,原本稳坐第一把交椅的上海被深圳超越,重新夺回外贸之王的位置。与此同时,宁波表现抢眼,成为外贸排名的重要新晋力量。其它像青岛、金华也都在不断突破,展现出中国城市外贸的新动能。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传统出口大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佛山就是其中典型代表,遭遇了严峻的挑战。整个行业的变化不仅仅反映在数字上,更深刻反映城市产业结构、发展思路的调整和转型升级。

 

首先来看整体外贸规模。今年,中国的外贸总额再次创新高,达到 43.85 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5%。在全国范围内,七个城市的外贸总额突破一万亿元大关,深圳以 2.8 万亿元远超第二名上海,且增长速度也相当亮眼,达到了 14.6%。深圳不仅出口强劲,进口也出现了同样高速的增长,去年进口额同比增长 19.6%,让整体外贸水平提升到 4.5 万亿元,同比增长 16.4%。相比之下,上海去年增速较缓,仅增长了 1.3%,进口还出现了下降,逐渐被深圳赶超,甚至在今年已完成逆转,超出上海 2000 多亿元,成为新的外贸冠军。这一变化,归根结底,源自深圳产业的特色和经济结构的优势。深圳的“新三样”——锂电池、电动汽车、光伏产品,去年出口都实现了 11.5% 的增长,民营企业的贡献也尤为突出,民企外贸规模占比首次突破 70%,增速超过 24%。此外,跨境电商加速发展,更为深圳争取到了巨大的外贸空间。

 

沿海城市的动态:深圳领跑,佛山折戟

 

从区域布局来看,广东大湾区引领潮流,深圳的持续领跑令人瞩目。反观佛山,遭遇了严重的外贸滑坡,去年出口总额下降 20.5%,尤其是家具、陶瓷、塑料制品等优势产业受到巨大冲击。在出口大幅萎缩的背景下,佛山的 GDP 增速仅为 1.6%,排名倒数,引发地区经济的担忧。佛山出口的明显下滑,主要是受到全球经济放缓、需求不足的影响。相比之下,深圳积极推动新兴产业出海,产业转型的成效已开始显现。而佛山尚未全面完成转型,传统产业的压力在逐年加大。为应对未来,佛山提出“再造一个新佛山”的战略,强调发展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同时大力布局绿色氢能和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试图扭转局势。

 

长三角:宁波崛起,南京仍需努力

 

在长三角地区,宁波去年表现抢眼,外贸出口额突破 9000 亿元,成功超越东莞,升至第五位。宁波的优势在于依托宁波舟山港的世界级港口航运能力,原油、金属等大宗商品进口保持高速,口岸进口额达 1707 亿元;出口方面,机电产品增长 8.9%,纺织品出口也稳定上升。随着外贸的增长,宁波的 GDP 也实现了跃升,达到了 18147.7 亿元,超过天津,成为中国第十一位的城市。相比之下,南京的表现相对平稳,2024 年整体 GDP 和外贸都面临一些增长压力。外贸方面,南京出口同比下降 3.6%,进口则下降 14.3%,这反映出城市在进口方面的短板。南京正积极调整发展策略,试图通过扩大需求、发展新的产业链,提升外贸竞争力。长三角的竞争格局正逐步变化,上海、苏州等城市仍是主力,但杭州、宁波等城的崛起表明区域格局正在重塑。

 

中西部地区:成都亮眼,多城迎来新机遇

 

中西部地区似乎不像沿海城市那样被普遍看作外贸重镇,但今年不少城市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成都的外贸实现了 12.1% 的增长,出口规模达到 8373 亿元,位居内陆城市之首,超过不少沿海城市。成都的亮点在于进口大幅增长 27.1%,电子信息产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包括电子元件、半导体设备的进口都出现了爆发式增长。随着天府国际机场的运营提升,成都已经成为内陆重要的航空贸易枢纽。另一方面,西安和武汉也取得了 10% 以上的增速,特别是西安,出口达 2776 亿元,增长近 19%。郑州的发展则展现出了新的潜力,去年虽然增长有限,但制造业巨头的入驻为未来提供了坚实基础。中西部城市普遍意识到,加强外贸主体培育、优化产业链布局,将成为未来实现更大突破的关键。地方政府也加大力度支持企业“走出去”,期待在未来能有更亮眼的表现。

 

面向未来:外贸格局变革的新挑战

 

整体来看,2024 年的中国外贸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很多城市在努力适应变化,稳住外贸、吸引外资成为共同目标。各地区都在谋求发展新产业,推动产业升级,试图在新的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特别是,随着国内需求逐步恢复,未来谁能在产业链布局、创新能力方面领先,将成为中国外贸成功的关键。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创新政策支持,将在未来几年内决定中国外贸的走向。总体而言,年度外贸成绩单告诉我们,城市间的竞争愈发激烈,谁能抓住新机遇,谁就能在未来的外贸新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