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的战略转型:从手机到多元投资布局

30次阅读

共计 144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提起国产手机品牌,OPPO 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无论是其卓越的营销能力还是强大的线下渠道,都令人印象深刻。然而,随着手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OPPO 开始主动调整定位,从过去的“广告型”形象转向“高端化”和“技术驱动”模式。这一转变在 2022 年发布的 OPPO Find X5 系列中得以充分体现。

在完成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转型后,OPPO 迈入了第三次自我变革的关键阶段。高端化和技术革新是这场变革的外显特征,但其背后还隐藏着另一项关键动向——即通过 CVC(企业风险投资)来强化战略布局。例如,2022 年 3 月,OPPO 参与了智能投影仪头部品牌火乐科技(坚果投影 JMGO)的 Pre-IPO 融资,成为重要的产业投资者之一。这一举动不仅展示了 OPPO 的投资眼光,也反映了其对未来科技趋势的深刻洞察。

从零散到聚焦

回顾 OPPO 的投资历程,可以发现其投资风格经历了显著的变化。早期的投资案例多集中在媒体领域,例如 2014 年投资 ZEALER、2016 年入股一点资讯等。然而,这些尝试并未完全符合 OPPO 长期发展的战略需求。从 2020 年起,随着芯片短缺加剧以及高端市场对核心技术的需求提升,OPPO 将投资重心转向半导体等硬科技领域。

据统计,自 2021 年以来,OPPO 已累计进行了 24 次投资活动,其中超过七成的资金流向了硬科技项目。例如,OPPO 参与了联发科子公司唯捷创芯的 C 轮融资,并支持威兆半导体的发展。这些举措表明,OPPO 正在积极构建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

补足底层技术短板

OPPO 并非孤例。近年来,许多手机厂商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试图摆脱对供应链的依赖。例如,小米推出了自研的图像信号处理器“澎湃 C1”以及快充芯片“澎湃 P1”,并联合 OPPO 投资多家半导体公司。这种趋势反映了整个行业对底层技术掌控力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对于 OPPO 而言,自研技术和外部投资相辅相成。通过自主研发 NPU 芯片“马里亚纳 X”,OPPO 实现了 AI 性能与能耗效率的双重优化,为高端产品的推出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持续的研发投入和精准的投资决策,帮助 OPPO 逐步弥补了在核心技术方面的不足。

IOT 生态的挑战与机遇

除了硬科技领域,OPPO 还在积极拓展 IOT 生态系统。然而,相较于小米等竞争对手,OPPO 在这一领域的起步较晚,且尚未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例如,在智能电视市场,OPPO 的表现远不及小米;而在可穿戴设备领域,其市场份额也远远落后于华为。

此外,OPPO 的 IOT 业务面临盈利压力。据报道,由于持续亏损,OPPO 的 IOT 部门在过去几年经历了大规模裁员。如何找到突破口,成为摆在管理层面前的重要课题。

尽管如此,OPPO 并未放弃对 IOT 生态的探索。例如,其投资编程猫、万声音乐等非硬科技公司,旨在丰富应用场景,增强用户体验。同时,通过招聘智能驾驶、整车制造等相关岗位,OPPO 似乎在为未来可能涉足的汽车领域埋下伏笔。

双线驱动下的未来发展

从表面上看,手机业务仍是 OPPO 的核心支柱,但投资已成为推动其长远发展的另一重要动力。两条主线相互配合,既能够巩固现有优势,又能开辟新的增长点。然而,二者均面临各自的瓶颈。一方面,手机市场竞争愈发激烈,OPPO 需要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另一方面,硬科技投资见效慢、周期长,难以迅速转化为实际收益。

尽管如此,OPPO 的选择无疑是明智的。借鉴苹果和华为的成功经验,OPPO 正努力构建自己的技术壁垒。与此同时,它还需警惕小米、VIVO 等强劲对手的竞争压力。唯有不断超越自我,并保持行业领先地位,OPPO 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