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失业潮来袭:AI正在改变职场面貌

6次阅读

共计 157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AI 引发的全球失业潮,这绝不是一个笑话,而是真实的现象。从以前人们的零星预测,到现在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人工智能正彻底改变着全球劳动力市场。近期,福布斯、TechCrunch 等媒体已多次发声,指出由于 AI 的快速崛起,一批批人正在失去工作岗位。

例如,多邻国就成为了一个典型的案例。这家知名的语言学习平台,早在 2023 年底,就已 裁掉了 10% 的员工,并在 2024 年还会进行新一轮的裁员,其中翻译人员和内容创作者首当其冲。裁员的原因很明确:AI,特别是类似 GPT- 4 这样的模型,已经能够完成大量内容的生产和翻译工作。曾有被裁员工在社交媒体上爆料,裁员通知中提到,AI 已经可以轻松替代创作者和翻译工作者,团队中保留下来的仅是个别负责内容审核的人。

不仅如此,多邻国还利用 GPT- 4 支持其高端订阅服务,通过 AI 聊天机器人帮助用户练习对话。此外,他们还有一个名为 Birdbrain 的专有 AI 模型,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然而,这一切背后的阴影却是员工们的焦虑和不满。面对被 AI 取代,许多人不仅感到失落,失业后的精神压力也让他们难以找到新的工作,更别提以往的合同工机制让他们失去了保障。

对于多邻国的用户来说,AI 翻译的广泛应用也引发了担忧。许多人开始质疑:如果翻译的工作被 AI 取代,那真正懂得语言文化和细微差别的专家还会有价值吗?

这并不是一个个案。根据 2023 年世界经济论坛的《未来就业报告》,AI 将在接下来的五年内影响 23% 的工作岗位,而如今这一趋势愈发明显。当一系列高管做出管理决策时,表面的节省成本实则导致了艺术家、写作者和设计师等创意行业的收入骤降。就业市场上,越来越少的人被雇佣,尤其是初级职位,正在急剧萎缩。

在美国,年轻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也在不断上升。根据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数据,过去几个月,应届毕业生的失业率已达 5.8%。这一现象的背后,部分原因是很多公司开始用 AI 取代初级白领工作。此外,本用于招聘新员工的预算,转而投入了 AI 的开发与部署。

值得注意的是,法学院的申请人数最近却在激增,这让人联想起金融危机期间,年轻人通过继续深造来躲避就业的压力。有分析认为,当前年轻人面临的就业困境可能与疫情后的经济复苏缓慢有关。调查发现,年轻人找工作的难度已经持续了十多年,而大衰退的影响也使得招聘机制冻结,加之通货膨胀加剧,以致科技行业尤其受到重创。

另外,大学的教育体系似乎亦未能有效提升毕业生的就业优势。自 2010 年以来,大学生与高中生之间的收入差距并未继续扩大。更不幸的是,有些学者认为,大学毕业生的劳动市场疲软,可能是 AI 加速改变经济格局的前兆。

近期,一些大型企业已开始意识到,依靠 AI 可以完成更多工作人员的任务。比如,Klarna 作为一家领先的金融科技公司,最近宣布裁员超过 1,000 人,原因是 AI 正在接替大量客服和平面设计等功能。

类似的,由 UPS 裁员 20,000 人、Duolingo 使用 AI 替换合同工、Intuit 裁员后将资金重点投入 AI,都是为了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这些公司宣称并非用 AI 取代人类,而是通过 AI 来提升工作效率。但事实上,AI 迅速崛起,导致大量岗位沦为“多余”。

斯坦福大学教授曾指出,聪明的公司应将 AI 与人类结合使用,而非简单取代。然而,现如今,许多企业似乎并不打算这样做。这场变革表明,企业在追求效率和降低成本的过程中,愿意将 AI 视为主要“解决方案”,而非辅助工具。人们曾憧憬 AI 可以减少工作负担,让创造力得以释放,然而现实是令人失望的:重复工作被迅速取代,流程化的工作渐渐消逝。

社会或许正站在转折点:我们需要学习如何与 AI 合作,而不是单纯依赖 AI 来优化各个岗位。随着这一场革命的大幕无声拉开,不仅是科技创新的推进,也是在职场中掀起前所未有的变革。这是全社会的一次集体挑战,有些人可能会被淘汰,而另一些人将被迫适应新的环境。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