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948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尽管许多人对国庆调休安排颇有微词,但大多数人依旧以自己的方式享受这七天长假。有人选择在家放松,有人返乡探亲,还有不少人依然按捺不住出游的心情,积极规划省内或跨省旅行。然而,受部分地区疫情防控形势影响,周边游、户外探险和露营逐渐成为热门选择,人们不再局限于宅家度过假期。
回顾疫情前的国庆假期,各大景点人潮涌动,五一和十一黄金周是国内旅游的高峰期。然而,自 2019 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严格的防控措施限制了人们的出行范围,防疫意识逐步深入人心。即使面对长达七天的假期,许多人也倾向于减少长途旅行。据文化和旅游数据中心统计,今年国庆假期全国出游人数为 4.22 亿,仅为 2019 年同期的六成左右,旅游总收入为 2872.1 亿元,仅恢复至 2019 年的四成多。其中,跨省游和省内跨市游的比例分别下降了 14.4% 和 9.5%,而城郊公园、乡村近郊游和城市公园则成为最受欢迎的目的地,占据了 23.8%、22.6% 和 16.8% 的游客份额。
从数据可以看出,人们的旅游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这一变化也深刻影响了整个旅游消费市场。过去,人们常在出行前购置相机、行李箱等装备,而现在,户外服装、露营设备等商品的需求量迅速攀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洗鞋机”这种此前较为小众的产品,在今年国庆期间异军突起,成为市场上的明星商品。对于无法远行的消费者来说,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商业潜力。
疫情改变传统假日消费习惯
在疫情爆发前,国庆假期通常是全民出游的黄金时段,各大景区人满为患。即便如此,人们依旧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然而,随着疫情的蔓延,封控政策逐渐严格,出境游几乎完全停滞,跨省、跨市旅行也变得谨慎起来。谁都无法确保假期结束后所在地区不会出现突发疫情,这种不确定性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国庆假期的意义。
2020 年,国内疫情形势相对缓和,管控措施尚不严苛,许多人的出游计划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尽管与 2019 年相比,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有所下滑,但国内旅游业仍呈现出复苏迹象。2020 年中秋国庆假期,全国接待游客达 6.37 亿人次,旅游收入为 4665.6 亿元。
然而,2021 年因疫情反复,各地防控政策更加细化,国庆假期的游客数量降至 5.15 亿人次,旅游收入为 3890.6 亿元,同比降幅显著。今年,疫情仍未完全缓解,加之经济压力增大,国庆假期的消费模式进一步分化。本地游、周边游成为主流,郊野露营和乡村体验则成为新兴趋势。携程数据显示,今年国庆期间露营订单量较去年增长超十倍,本地订单占比达八成,市外周边订单占比约一成半。其中,上海、广东、北京和浙江的游客对露营尤为热衷,上海的订单占比接近一半。这种旅游方式的转变,直接带动了相关消费领域的结构性调整。
新消费浪潮下的产品创新
央视财经报道指出,国庆假期期间,户外鞋服、骑行装备的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 50%,数码智能产品的销售额更是较平日提升了近 1.5 倍。假期前三天,洗鞋机的销售额较去年双十一增长了七倍,成为最畅销的商品之一。
小雷了解到,洗鞋机是一种专为清洁运动鞋设计的小型家电,外观类似于大型垃圾桶,但容量更大一些。只需将鞋子放入其中,内置高速旋转的毛刷即可高效完成清洁任务。目前市场上此类产品的价格多集中在 300 元左右,相较于手工清洗,更多消费者选择借助科技手段解放双手。而当下户外活动日益频繁,鞋子容易沾染泥土和污渍,这也使得洗鞋机的市场需求激增。
家庭消费场景的多样化需求
除了户外爱好者,更多人选择在家中度过假期,这也催生了对智能家电和厨房电器的旺盛需求。京东消费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电动榨汁机、空气炸锅、咖啡机和面条机等小家电的销售量平均增长超过五成,洗地机、擦窗机器人等清洁类家电也实现了 10%-30% 的增长。当人们无法外出旅行时,他们更倾向于通过提升家居生活品质来丰富假期体验。
宅经济和懒人文化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小家电市场的繁荣。相较于传统大家电,这些小巧实用的设备价格适中,功能性强,能够显著改善日常生活。无论是榨汁、烘焙还是清洁,这些家电都能满足多样化的家庭需求。此外,部分产品还兼具户外使用场景,比如便携式榨汁机、迷你冰箱等,能够在露营时提供便利,让消费者感受到高性价比的价值。
未来消费趋势洞察
当前的社会环境与以往大相径庭,人们的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家已成为生活的重心,即便短途旅行,也往往围绕家庭展开。因此,消费者的关注点正从传统的大家电转向提升居家幸福感的小家电领域。与此同时,露营文化逐渐普及,为喜欢户外活动的人群提供了新的出口,同时也衍生出一系列相关消费需求。
对于寻求转型的企业而言,今年国庆假期的消费表现或许是一个重要的启示。无论是推出针对户外场景的小型家电,还是深耕家庭休闲娱乐领域,都可能为企业开辟新的增长点。毕竟,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始终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