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2568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7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大客户正在逐渐“逃离”ARM。近两周,高通、联发科纷纷发布旗舰手机芯片,且在抛弃 ARM 公版 GPU 后,芯片性能大幅提升。
ARM 公司依靠专利授权模式成为全球芯片巨头,6 年前被孙正义以超 300 亿美元收购。全球超九成移动芯片采用 ARM 架构,这是其生态强大之处。然而如今,随着 ARM 和高通对簿公堂,一份诉讼文件曝光,高通、联发科等 ARM 大客户面临“二选一”:或使用全套 ARM 产品,或购买架构授权自行开发。
天下诸多公司早已对 ARM 不满。苹果、高通、英特尔等巨头,国内的阿里、华为以及一众创业公司都在投入 RISC-V 架构这一新兴阵营。凭借 RISC-V 架构开源的特性,可省下大笔授权费用。今年以来,市值大幅缩水的软银集团一直在寻求将 ARM 出售或将其上市。2 月份,英伟达 440 亿美元收购 ARM 宣告失败。11 月 11 日,65 岁的孙正义表示,未来将不再出席软银的电话会议,转而专注于 ARM 上市事宜。在这个关键时候,如果大客户收入再锐减,对 ARM 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但中国的公司将迎来更多市场机会。在美国,已有英特尔、高通为代表的 X86、ARM 两大阵营,而在中国还没有自己主导的 CPU 体系。有投资人判断,“未来,很可能会出现 X86、ARM、RISC-V 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而中国,将是 RISC-V 应用的主战场。
大客户面临“二选一”,正在“逃离”ARM
ARM 作为半导体设计公司,仅负责 ARM 架构设计,盈利模式是架构专利授权,分技术授权和架构授权两种模式。形象地说,技术授权好比精装房,客户可直接用;架构授权类似毛坯房,客户可自行定制。前者授权费用高,像高通、联发科、三星等用 ARM 的 CPU 搭配其他模块打造处理器;后者自由度高,如苹果打造出性能高于公版 ARM 的 A 系列和 M 系列芯片。不过精装房要想性能比肩苹果,就得自行设计计算核心。
多年被苹果压制,高通最想改变。2021 年,高通斥资 14 亿美元收购 Nuvia 创业公司,其创始人来自苹果 A 系列芯片首席架构师。仅一年,Nuvia 就设计出能耗比远超同类产品的 ARM 芯片,且获得的是 ARM 的“毛坯房”架构授权。ARM 根据客户规模、销售额等定授权价格,高通认为收购 Nuvia 后能省一大笔授权费。但 ARM 要求高通重新签协议,支付高昂架构授权费才能用 Nuvia 技术,这也是双方对簿公堂的重要原因。
在这场官司中,一份曝光的起诉文件显示,高通 2025 年将失去 ARM 授权,ARM 不续签 2024 年到期合同,还要求使用 ARM 公版 CPU 的企业接受整套处理器方案打包,不得用第三方架构模块。若计划生效,高通、联发科等厂商只有两个选择:或用全套 ARM 产品,或买架构授权自己开发 CPU。
ARM 起诉高通还有个原因,就是其正处 IPO 关键期。2022 年 ARM 动荡不断,软银卖 ARM 给英伟达计划失败,更换 CEO 及多位重要管理岗位,还大裁员。10 月 18 日,ARM 宣布事业部组织架构更新。今年全球半导体产业估值大幅下跌,对寻求上市的公司不利。以英特尔旗下 Mobileye 为例,其上市首日市值远低于一年前估值。2016 年孙正义花超 300 亿美元买下 ARM,而 ARM 2021 年营收和净利润情况看,这买卖不算好,或许这也是 ARM 调整商业模式扩大营收的无奈之举。若高通收入再减,对 ARM 的 IPO 更是雪上加霜。高通在 2022 年骁龙技术峰会上宣布全新定制 CPU 内核“Oryon”,誓与苹果 M 系列芯片在 PC 市场竞争,该内核依托 Nuvia 公司原型处理器设计。
中国公司拥抱的 RISC-V 将成为第三极
“ARM 公司调整商业模式,会促使更多公司导向 RISC-V 阵营,因为 ARM 毕竟掌握在私有化公司手中,用户只能遵从其决策。”云岫资本合伙人兼首席技术官赵占祥表示。天下苦 ARM 久矣,RISC-V 作为新兴阵营正在快速崛起。对比 X86 和 ARM 架构,RISC-V 架构历史短,仅十年,但凭借开源优势吸引了高通、英特尔等巨头加入。今年英特尔投资 28 亿美元成立 RISC-V 处理器实验室,谷歌宣布 Android 原生支持 RISC-V 处理器,更有消息称苹果正准备将芯片核心架构从 ARM 转向 RISC-V。
中国是 RISC-V 应用的主战场。RISC-V 基金会官网显示,高级会员中八成客户来自国内厂商,华为、阿里等已基于此架构推出自研芯片。阿里平头哥累计推出三个系列八款 RISC-V CPU 内核。赵占祥称,厂商拥抱 RISC-V 是因其开源特性可降低成本、节省授权费,且定制空间更自由。如中科蓝讯成立之初就选择 RISC-V 架构,规避高额授权费,降低研发成本,提升性价比,方便二次开发,2018 年产品首年盈利,2021 年芯片年销量和营收可观,成为全球出货量最大的 RISC-V 厂商之一。
赵占祥还指出,越来越多芯片设计公司采用 RISC-V 架构是考虑到安全性。若 ARM 停止授权,芯片创业公司将遭灭顶之灾,而 RISC-V 基于开源不会被某家公司或国家控制。不过,与 ARM 相比,RISC-V 在性能和生态上有差距,全球超九成移动芯片采用 ARM 架构。但在对 ARM 生态依赖不强的领域,RISC-V 机会大,如服务器领域。赵占祥预计,RISC-V 最快两三年可达 ARM 最强 IP 的性能水平,特别是在桌面级和服务器端 RISC-V 的 CPU 内核领域。
今年 8 月,赛昉科技完成 A+ 轮融资,云岫资本参与投资。该公司从 RISC-V 的 IP 授权起步,已研发出高端服务器级别的 CPU 内核,推出多款相关产品。睿兽分析显示,近几个月国内有多笔 RISC-V 领域融资事件,涉及多家投资机构。
在赵占祥看来,RISC-V 领域创业公司与巨头基本同一起跑线,但深入巨头优势领域不易。投资机构决策时,做手机、桌面场景芯片的公司倾向 ARM 架构,其他场景更倾向 RISC-V 领域公司,同时会考察团队核心技术能力、软件生态驾驭和建设能力,以及背后有无大产业资源支持。若能拿到头部大客户订单,RISC-V 创业公司成功概率更高。在资本紧张的今年,赵占祥建议芯片设计企业在市场不好时多融资,比谁熬得久,成功概率就更大,当前半导体下行周期,考验的是融资能力。“未来,很可能会出现 X86、ARM、RISC-V 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在美国,已有英特尔、高通为代表的 X86、ARM 两大阵营,而在中国还没有自己主导的 CPU 体系。中国有着庞大市场,对安全可控有迫切需求,RISC-V 在中国未来可期。”赵占祥最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