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52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ChatGPT 的迅速崛起,源于其出色的语言模拟能力。2022 年 12 月 1 日,微软投资的 AI 实验室 OpenAI 发布了这一聊天机器人模型,能够与用户进行自然交互,迅速引起了广泛关注。用户纷纷通过提问、写作等方式对其进行尝试,甚至高考题和程序代码也成为它的“考题”。随着不断的探索,ChatGPT 的多种功能被相继发现,它不仅能够撰写文章,还在程序调试中表现出色,这个“全能选手”获得了众多用户的青睐。
ChatGPT 的受欢迎程度,离不开其 优质的回答和高效的信息获取方式。用户只需在对话框中输入问题,就能得到回复。此外,它在理解对话、拒绝不合理请求方面也显得尤为突出。例如,当用户给出一个文学主题时,ChatGPT 能够很快生成小说框架,包括故事背景、人物及情节设定,甚至可以根据反馈进行调整,展现出一定的记忆能力,能够保持连续对话。
许多用户对于 ChatGPT 的评价是:“它的文本水平和逻辑能力都惊艳了人!”他们甚至开始考虑利用 ChatGPT 帮助完成报告和总结等文书工作。更为重要的是,ChatGPT 在技术问题上同样表现优异,它能够帮助程序员定位代码中的 bug,提供详细解决方案。这种表现赢得了开发者广泛赞誉,被称作“调试伙伴”。
不仅如此,ChatGPT 还具备 商业分析能力。它可以对自身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撰写市场营销报告,甚至给出对世界经济局势的见解。有人将其比喻为“搜索引擎加社交软件”的结合体,用户可在互动过程中获得及时的信息反馈。这种全新的体验让不少人感到兴奋,同时也开始担忧可能面临的职业挑战。
国盛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ChatGPT 的效率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了传统搜索引擎,甚至将改变我们获取信息和输出内容的方式。这种变革不仅来源于它的强大功能,更得益于 OpenAI 在预训练大模型领域的技术积累。自 2018 年起,OpenAI 陆续推出了几代 GPT 模型,参数数量大幅增长,使得模型的生成能力显著提升。
然而,ChatGPT 并非没有缺陷,其存在诸多局限性。尽管它能够生成文艺作品,但当用户寻求准确答案时,往往并不如预期。例如,当用户询问《观沧海》时,它甚至随即创作了一首诗,而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也可能出现错误。深入体验之后,人们发现它在一些文化常识和数学计算方面表现不佳,且提供的长篇回答有时并不如意,可能误导用户。
Stack Overflow 曾因为 ChatGPT 生成的答案数量激增而紧急封禁该服务,因为很多答案需要专业知识去辨别真伪,影响了平台的质量。对此,ChatGPT 表示认可,承认有时会产生看似合理但错误的回答,正在致力于解决这一问题。部分用户因此把 ChatGPT 视作一个解闷的朋友,另一些则当作实用工具,尤其在文案写作上寻找参考。Web3 领域的从业者指出,虽然 ChatGPT 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创造性的内容依然很难被其取代。
关于 ChatGPT 能否取代搜索引擎这一问题,ChatGPT 表示“不可能”。搜索引擎依赖于高效的搜索算法来索引和处理网页信息,而 ChatGPT 的功能是在生成自然语言文本方面。尽管如此,ChatGPT 可以与搜索引擎结合使用,改善用户的搜索体验。
当前,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关注度不升反降,AIGC 时代已在悄然来临。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曾表示,AIGC 有可能以“十分之一的成本”获取更高的生产效率,这意味着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内容生产模式的革命。用户对于内容生产的需求日增,而 AIGC 有望成为推动这一需求的主要驱动力,显示出其在 Web3.0 时代的巨大潜力。
尽管 AIGC 热潮正在兴起,但也面临着低质量内容、安全性和版权等问题。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AIGC 的未来充满变革与机遇,虽然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无疑将逐渐实现商业化并走进大众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