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88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什么是“闺蜜机”?
近两年,电子消费市场爆火了一款叫“闺蜜机”的智能设备。简单来说,它看起来像一块可以旋转的大屏幕,配有移动支架,集合了手机、电视、健身镜和平板的多种功能。它采用柔和的配色,边角圆润,外观时尚,明显瞄准了女性消费者。
想象一下,当你追剧时,想上厕所轻松推着闺蜜机移动;跟着健身博主做操时,屏幕大且清晰,远胜手机或 iPad 小屏;想唱 K 时,它还能瞬间变成家庭 KTV。以“像闺蜜一样陪伴你”的定位,这款产品迅速成为许多年轻女性的新宠。
惊人的市场表现
2023 年 3 月,添添品牌推出闺蜜机,短短两个月销售额就突破亿元。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线上移动智慧屏销量涨了 288%,销售额达到了 2.9 亿元,同比增长超过两倍。与电视和投影仪行业低迷、价格战激烈的市场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售价 4000-7000 元的闺蜜机不仅没有被冷落,反而成为爆款。
多家知名厂商如百度、海信、天猫精灵纷纷进入这一领域,抢占市场份额,竞争异常激烈。想在女性用户中打开局面,品牌们必须不断创新和打造专属体验。
为何年轻女性如此买账?
一位 95 后独居女生雯雯表示,闺蜜机比电视更适合租房生活。它能通过移动视频会员轻松使用,操作简单,屏幕比平板大,这些优势击中了她的需求。今年双十一,她就买了三款闺蜜机,最终选定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
社交平台上,关于闺蜜机的介绍和评测笔记成千上万,绝大多数用户是女性。闺蜜机集多功能于一体,虽然常被部分男性吐槽为“缝合怪”或“智商税”,但它精准抓住了女性对陪伴与生活便利的需求,赢得了市场青睐。
起源和产品定位
该产品概念最早由 LG 在 2021 年提出,推出的 StanbyME 便是“闺蜜机”的雏形,价格高昂导致最初反响一般。国内厂商如海信、康佳等随后跟进,融入更多功能,针对家庭环境进行适配。
和其他智能硬件专注单一功能不同,闺蜜机反而是一种“混搭”产品,不以硬核性能吸引消费者,而是借助生活化的场景故事打动用户。这可以被称为一种“非理性电子产品”,它更强调情感共鸣和使用场景。
命名与场景设计成关键利器
“闺蜜机”这个名称本身就极具辨识度,亲切又易记,直接把产品的目标用户群卷入其中。特别是对女性消费者来说,这个词汇迅速建立起信任感,打破了传统电子产品雪花般复杂的参数门槛。
此外,闺蜜机聚焦女性家庭生活的细节需求:它既能替代电视,又兼顾健身镜功能,横跨娱乐、运动、学习和游戏等多重场景,完美融入日常生活。这种场景化的设计是普通电视或平板难以做到的。
资本入局,品牌竞逐加速
随着传统电视市场低迷,闺蜜机快速崛起成为新风口。2023 年 3 月,小度添添闺蜜机正式发布,主打便携和智能,内置 AI 摄像头能识别健身动作,支持语音聊天和智能音箱功能,展现了人工智能的优势。
短短几天,添添闺蜜机的销量便突破数百万,全国各大电商平台一经上市即售罄。当贝等品牌也通过独特设计和轻薄机身吸引人气。随着独居人口增加和消费者认知提升,市场参与者不断涌入,厂商数量翻了三倍以上。
目前,闺蜜机市场品牌主要分为三类:智能硬件厂商(如小度、天猫精灵)、传统电视厂商(如海信、创维、康佳)、以及显示屏制造商(如 KTC、雕塑家)。产品大多售价在 4000 元以上,内部硬件差异有限,品牌纷纷通过多功能、智能化和时尚外观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智能体验和营销策略
智能化方面,随着 AI 技术崛起,闺蜜机也逐渐融合最新大模型技术,实现从娱乐到智能家居、健身多场景应用。比如天猫精灵推出的“哇哦闺蜜机”便搭载了阿里通义大模型,功能更加丰富。
营销上,各品牌普遍借力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渠道,通过短视频和直播锁定城市白领、家庭人群及注重生活品质的中产女性,打造精准用户群体。
争议与挑战
尽管销售火爆,闺蜜机也遭遇诸多质疑。部分用户吐槽产品存在“高价低配”,功能并不比尺寸更大或配置更高的平板电视优秀,出现系统卡顿、分辨率低等问题不少见。一些人认为它是“漂亮但没用”的噱头。
另一方面,消费者对闺蜜机寄予厚望,往往期待多场景完美体验,但实际使用中清晰度、耐用性等问题让热情逐渐冷却,使用频次降低。
价格战也日益激烈。2024 年 8 月,线上均价已降至 3741 元,比去年同期下降约 700 元,显示市场开始向理性回归。
未来展望
闺蜜机从某种意义上延续了曾风靡一时的投影仪市场的故事。投影仪曾因“电视替代品”热销,但随着消费升级转向理性,价格战下利润走低,行业竞争极为残酷。
同样,闺蜜机能否持续火爆,主要依赖于产品创新、用户教育和价格合理化。厂商如何突破功能创新瓶颈,提升用户粘性,控制产品成本,将决定这一市场的未来表现。在快速变化的智能家居赛道上,闺蜜机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