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238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不久前,霸王茶姬在美股成功上市,当天市值一度突破了 500 亿人民币。这是今年第三家茶饮公司选择上市。
早在二月初,古茗就已在港交所登台亮相,尽管首日股价下滑,但时至今日,其股价走势仍不负投资者的期待。而三月份的蜜雪冰城更是令人瞩目,达到了 8% 的中签率,创造了港股 IPO 的新纪录。上市当日,雪王不仅打破了“茶饮上市必破发”的魔咒,股值更是飞跃成为千亿市值巨头,当前市值正朝着两千亿迈进。
另外,沪上阿姨也在排队准备 IPO,或许会在今年上半年上市。那为什么今年茶饮品牌扎堆上市?它们在资本市场中的表现为何如此优异?接下来的内容将深入探讨这一波新茶饮的上市潮。
奶茶到底卖的是啥?
提到雪王上市,很多朋友会说“这是我们一杯一杯喝出来的”。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准确。雪王的获利并不直接来自消费者,至少并不是通过我们喝奶茶而登录账号的。
从财报来看,去年蜜雪冰城卖出接近 90 亿杯饮品,终端零售额达到 583 亿元,快接近 600 亿。但财报显示,公司的实际营收却不足 250 亿。换句话说,中间有将近 350 亿的差距。
显然,雪王并不是给消费者提供饮品的直接商家。在业内,它还有个别名——茶饮行业的“卖铲人”。所谓“卖铲人”,意思是说,虽然大家都想在奶茶市场淘金,蜜雪冰城却在为这些“淘金者”提供工具。
如今蜜雪冰城已拥有四万多家门店,真正属于雪王自己的店面可以说是微乎其微,超过 99% 都是加盟店。你喝的每一杯柠檬水、吃的每个冰淇淋,所赚的钱也不会直接回到蜜雪冰城的口袋。
那么,雪王究竟是如何盈利的呢?根据财报,去年近 250 亿的营收里,超过 240 亿来自向加盟商销售机器设备、原料等。这简单来说就是,雪王推动的业务是把糖浆、柠檬、冰淇淋原浆和设备出售给这些开奶茶店的小老板,帮助他们经营店面。
到去年,蜜雪冰城的加盟商大约有 20000 名,雪王的超过四万家店正是由他们撑起的。雪王的业务其实是在实现这些有奶茶梦想的小老板的愿望。
至于其它茶饮品牌也大致如此。例如,古茗去年 87 亿的营收中,直营店收入仅有千万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绝大多数的收入则来自加盟费和原料设备的销售。茶百道也是,加盟店比例高达 99% 以上,而霸王茶姬的加盟店占比也有 97%。可以说,近年来这些奶茶品牌的上市,大多是“卖铲子”的企业。
在商业世界里,卖铲子的往往能赚得更多。而历史上,真正的淘金者并不多,但给他们卖工装的李维斯品牌却成了超级大牌。同样,在目前的 AI 浪潮中,虽然很多大模型公司尚未找到盈利道路,但硬件领域的英伟达却已经乘风而起。
不论奶茶店是否盈利,雪王的加盟商在 2021 年常常维持着“两亏三赚五平”的状态创收;如今四万家店的市场与几年前的一万家不可同日而语。为了追求规模,奶茶品牌们在疯狂降低加盟门槛,虽然加盟商的收入也越来越少。
茶百道与古茗也都在近年来经历了大量加盟商的退出。对霸王茶姬来说,有行业人士告知,如果您在 2022 年加盟还能顺利吸金,而到 2023 年风险加大,2024 年的加盟风险更是难以预知。
值得注意的是,已上市的奶茶企业中,只有在 2021 年便上市的“茶饮第一股”奈雪之茶,依然坚持以直营为主的模式,尽管规模最小,亏损却也相对较大,如今市值也是最低的。
通过以上分析,这一波奶茶的上市潮,其实并不完全源自消费者以好不容易喝出来的结果,反而是加盟商在亏损中的逐步积累。
为供应链定价
理解了奶茶品牌的商业逻辑,就能更轻松明了这些品牌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为何如此理想。个人认为,这一轮奶茶上市潮,背后实际上是资本市场用真金白银在为中国的供应链买单。
要知道,在这波之前,国内许多餐饮供应链企业早已踏入市场,而且很多都是奶茶品牌的供应商。例如,为蜜雪冰城提供冰淇淋机的东贝集团、生产包装材料的家联科技、核心果汁供应商田野股份等,均为上市公司。
那么,资本市场为何不直接选择这些供应商呢?可以类比一下苹果,苹果的供应商被称为“果链”。这些供应商虽有自身的业务和技术,也可以独立上市,但它们的业绩大多受制于苹果。假如苹果的销量下滑,“果链”企业的股价必然也随之下降。
在这个产业链中,能够整合资源、生产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的,依然是称为链主的企业。在奶茶行业,类似的链主企业林立,蜜雪、古茗、霸王茶姬等相继上市,意味着资本市场没有显现疲软,反而稳定增长,代表的是对中国供应链的定价方式被重视。
大战前夜
最后我们回到上面的疑问:为何这批茶饮品牌选择在这两年集中上市?上市的核心目的在于融资,同时融资则表明着公司还存在资金需求。
对于奶茶行业而言,这些资金主要是用于海外拓展,尤其是东南亚市场。前些年,蜜雪冰城早已开始海外布局,而霸王茶姬在 2019 年已在马来西亚开设了首家门店。直到 2023 年,随着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和增长乏力,更多茶饮品牌飙升出海计划,如茶百道、喜茶等皆开始在东南亚市场扩张。
由于东南亚地区人口众多,并且对中国文化有较高认同,消费者更容易接受新式茶饮,同时天气炎热下对冷饮与甜品的需求也显著。这使得东南亚茶饮市场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领域,预计到 2028 年规模将达到 500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接近 20%。
显而易见,国内这些奶茶巨头必将争抢这块大蛋糕,因此未来奶茶市场将不可避免迎来更激烈的竞争。就如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了争夺市场,需保证规模和供应链建设,这无疑将是一次资金驱动的投资。
像蜜雪冰城在越南已建有糖浆工厂,并在雅加达设立了中央厨房,达到 80% 以上的核心原料自给率,基本复制了国内的供应链模式。而古茗则采用混合策略,在东南亚建立分装中心,降低物流成本,通过减免加盟费来快速拓展华人聚集区市场。至于霸王茶姬,则是采取高端路线,力争在核心商圈夺取宝贵铺位并开设旗舰店。
这一系列举措无不需要资金支撑。因此可以说,这一轮奶茶上市潮,不仅是应对过去 20 年行业的内卷高峰,更是为了未来 20 年,尤其是在海外市场的发展做好铺垫。真正的竞争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