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一亩田冲刺“农产品第一股”

5次阅读

共计 1682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曾经的农村电商创业明星,一亩田,如今正迎来新的高光时刻。2025 年 2 月 17 日,公司通过了证监会的境外上市备案,准备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仅仅几天后,3 月 7 日,证监会又对包括一亩田在内的七家企业提交了补充材料的要求。
提到一亩田,许多从事农业“采销”的企业都很熟悉,但普通消费者可能知道得不多。这次上市,被认为是中国农产品电商的领头羊,若成功,将成为行业的“第一股”。

2025 年,正好是这家创业企业的第 14 个年头。回顾过去十余年,国内农产品电商从无到有,经历了众多资本的热捧。广袤的乡村成为了不同商业模式的试验场,但最终在淘汰中留下的,屈指可数。如今一亩田要冲刺上市,挖掘了什么“秘密”呢?

早期风口

十年前,一亩田曾是行业的明星。2011 年,北京邮电大学毕业的邓锦宏参与百度乡村信息化项目时,发现了一个被忽视的角落:全国 580 万个自然村中,80% 的农户却无法获取跨区域的市场价格信息。这让他萌生了用互联网打破信息壁垒的想法,带着 50 万的积蓄,研发出一套比价工具,结合涉农官网和论坛的供需信息,变现方式则靠百度联盟广告。
那时,中国农业还处在信息化的萌芽阶段,流通效率低、信息不对称严重,邓锦宏想用互联网让信息变得更透明,推动农业现代化。

2013 年 9 月,邓发现大量流量来自手机,果断启动移动端转型,2014 年迁移到手机平台。同年,一亩田获得了红杉中国 1500 万美元的 A 轮融资。2014 年,国家出台了支持农村电商发展的政策,推动农村市场的信息化建设,这也为一亩田迎来了发展契机,再次完成了 2000 万美元的 B 轮融资。

2015 年起,几大电商巨头纷纷下乡开拓农村市场,一亩田也迅速扩张,建立多个服务部门,包括金融和物流。在扩大规模的过程中,员工从 50 人增长到超过 3000 人。一时间,一亩田试图打造一个完整的 O2O 交易平台,但这也带来了风险和危机。

转折与困境

短暂的辉煌之后,2015 年出现了“刷单门”,平台被曝存在造假、虚假数据。大量质疑令公司陷入危机,内部裁员严重,80% 的业务线被砍掉。
尽管如此,一亩田仍然受到资本的青睐。2016 年再次获得融资,但估值较两年前大大缩水。尽管经历挫折,行业对农业信息化的热情让一亩田看到了逆转的希望。

为了应对危机,管理层开始调整策略,成立决策委员会,放弃一度追求的交易闭环,转而专注简单的信息服务。2015 年 9 月推出新版 APP,平台核心变成了信息匹配和撮合,而非直接做交易。此举帮助一亩田摆脱困境,逐步走上复苏之路。

现在,一亩田除了核心的数字平台,还在产业链布置多个业务版块,如智慧代卖、规模化种植、AI 营销等。到 2024 年底,累计服务用户已超过 5600 万。公司持续获得投资缔造增长,2022 年推出多轮融资,目标是谋划上市。2025 年,正式进入上市倒计时。

行业大变局

尽管如此,绝大多数农产品仍通过传统渠道流通:从田间到餐桌,经过产地经纪人、批发市场、超市、餐饮端等多个环节,流通成本高、效率低。数据显示,2015 年以来,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交易规模持续增长,但电商渠道的份额增长缓慢,仍难以撼动传统体系。
一些头部企业,如叮咚买菜、盒马,正通过直采、仓店结合的供应链模式,逐步改变市场格局。批发市场面临转型压力,商家也由“坐商”向“行商”转变。虽然数字化和平台的兴起为中小商户带来了新客户,但在实践中,许多农户反映操作繁琐、成本不低,难以广泛整合资源。

农产品电商盈利难依然是个大问题。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电商平台处于亏损状态,只有少数实现盈利。平台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服务和技术创新,增加附加值,突破传统利润空间的限制。近年来,一亩田不断布局新业务,利用大数据、微生物技术、预制菜、冷链等多方面探索盈利模式。未来,长远来看,农业的上行(农产品进城)有望在政策支持下实现持续增长,成为一条值得深耕的蓝海。

总的来说,农产品电商依赖科技创新、政策扶持、行业转型。尽管面临挑战,但行业潜力巨大,像一亩田这样企业依然有希望走出自己的特色和护城河。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带动下,未来的农业市场将需要更长远的耐心和持续的创新。每一步的深耕,都是向“农”字的未来迈进的重要一步。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