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沐创业一周年:从困境到人机共伴的探索

2次阅读

共计 118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2024 年 8 月 14 日晚,李沐在自己的 B 站和知乎专栏发布了一篇关于自己创业一年的深度总结:《创业一年,人间三年》。文章详细分享了他从最初的想法,到遇见行业大咖的指导,再到面对技术和商业的挑战,以及未来对“人类陪伴智能体”的愿景。

李沐的创业旅程 ,始于他在亚马逊的科研岗位,心怀创业梦想,特别是在发现大模型的潜力后,专注于打造生产力工具。从最初的模型想法,到遇到张一鸣的启发,决定直面模型本身,他直言自己的决心被点燃了。融资途中,因经验不足未能获得大额资金,但幸运的是,他反而用有限的资源,快速拿到了早期的种子轮投资

获得资金后,他立即背上设备,联系黄仁勋,成功提前拿到 H100 卡片,虽然在训练过程中遇到无数 bug,硬件和软件问题接连出现,从电源不足到网络不稳定。他深知,这些挑战在大公司也会遇到,但自己作为“小买家”不断 debug,体验到技术难题的深度。同时,他也思考,自建 GPU 云和租用的利弊——自建可以长远控制成本和设备价值,租用则省心省力。

在商业化方面,第一年的收支实现了盈亏平衡,主要收入来自定制模型和基础模型给创业公司。感谢客户的支持,让公司在成长的同时还能持续创新。未来,随着技术成本的降低和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企业会开始采用 LLM,推动行业整体升级。李沐还关注如何让 LLM 走向 toC 领域,已开始与一些角色扮演和深度应用公司合作,期待未来出现更具想象力的应用场景。

关于技术 ,李沐将对 LLM 的认知划分为四个阶段:从 BERT 到 GPT- 3 的技术爆发;到 GPT- 4 带来的技术震撼;再到自主研发模型如 Photon 系列;最后是针对行业专业能力的专用模型——Higgs 系列。每一步都伴随着探索与优化,从封闭到开源,从单一应用到多模态融合,他相信未来的模型会兼具通用性和专业性,逐步迈向“人工通用智能”。

他展望未来,愿景是打造“人类陪伴的智能体”。理想中,这是一位具有高情商、专业技能的“伙伴”,能陪伴、引导、激发个人潜能,甚至成为家庭成员。虽然技术仍在路上,但这份愿景一直激励他不断前行。

团队对于创业来说至关重要。李沐回忆起在大厂中的经历,将团队比作一辆跑车,虽小巧但灵活有力。刚起步时,每个成员都很重要,没有冗余,缺一不可。在这支团队里,他们共度难关,共同追求创新,也在不断调整、优化中迎来一次次突破。

个人层面,他坦言,创业的动机源于对生命意义的追问。曾因无法理解生命的价值而抑郁,他选择不断创造价值,从教育到技术,从实际案例到未来愿景,试图在短暂的人生中留下痕迹。他的追求不仅是名利,更是一份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表达。

回忆与宿华的散步,宿华曾问:“你为什么想创业?”起初回答“就是想试试新事物”,如今他明白了,创业的动力深藏在对未知的恐惧与对价值的渴望之中。最终,他感到很庆幸,因为这份勇气让他走到了今天,也希望未来能持续在这条路上探索,为技术与人文的结合不断努力。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