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97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2024 年底还徘徊在倒闭边缘的张旸,年初却因 DeepSeek 迎来了转机。作为一家 AI 硬件企业的创始人,他曾四处寻求融资,却因市场需求不足和资金压力几乎放弃。然而,DeepSeek 的兴起让他意外接到了一份来自知名品牌的订单,要求基于 DeepSeek R1 开发儿童智能家居产品。这一变化使他的公司迅速摆脱困境,走上快速发展之路。
类似的故事不止发生在张旸身上。李泼在 DeepSeek 爆火后,不仅得到了海外基金的关注,还成功完成了新一轮融资谈判。DeepSeek 的成功不仅证明了中国 AI 技术的实力,也让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团队刮目相看。
大模型赛道的激烈竞争
DeepSeek 的爆火让整个 AI 创投圈沸腾起来,但同时也加剧了市场竞争。原本看衰大模型独立发展的投资人态度发生了转变,DeepSeek 的出现让他们重新审视这一领域。然而,尽管 DeepSeek 证明了低成本开源的可能性,但其他 AI 创业公司依然面临巨大的商业化压力。
以 AI 六小虎为例,月之暗面削减了 Kimi 的营销预算,转而专注于技术优化;智谱 AI 则开源了 GLM 系列模型,并获得了国资的支持。DeepSeek 本身也在不断迭代,推出了专注于数学证明的 DeepSeek-Prover-V2-671B 大模型。
应用领域的崛起
相较于大模型领域的高门槛,AI 应用和具身智能赛道吸引了更多投资目光。例如,硅基流动提供的推理加速服务帮助 DeepSeek 脱颖而出,而宇树科技的 B 轮融资更是刷新了行业记录。此外,AI+ 医疗、AI+ 法律等垂直领域的潜力也被逐渐挖掘出来。
李泼的 WorkfxAI 专注于电商、银行、医疗等领域,通过微调模型实现了可观的营收。程森则选择聚焦于老年和青少年两个特定年龄段的用户群,尽管面临质疑,但他坚持要做有价值的事。
技术迭代的压力
DeepSeek 的爆火并没有彻底缓解 AI 创业者的压力。技术更新的速度让创业者必须紧跟步伐,否则很容易被淘汰。李泼的团队每 1 - 2 个月就会进行一次迭代,而大厂的每一次更新都可能成为他们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创业者不仅要与同行竞争,还要与大厂抢夺稀缺的人才和技术资源。尽管市场上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人才,但顶尖人才的成本依然居高不下。
总体来看,DeepSeek 的爆火虽然带来了新的机会,但也加剧了行业的竞争和不确定性。未来,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商业化将是每个 AI 创业者必须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