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93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中国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发展可能会绕不开几个重要节点。比如 2025 年蛇年春晚上的一场表演让人们开始关注人形机器人,又或者是在北京亦庄马拉松上,那些摇摇晃晃冲向终点的机器人,引发了业内外的热议。
人形机器人发展的 9 大分歧
当我们深入研究这一新兴产业时,会发现各家公司在技术路线、应用场景等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策略,甚至可以说尚无共识。这是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化不可避免的过程。
以下是根据实地调研总结出的 9 大分歧点:
- 人形机器人需要两条腿吗?
- 要不要给机器人造一张脸?
- 如何让机器人感知外界?
- “大脑”“小脑”和“本体”,哪个更重要?
- 如何训练机器人?
- 人形机器人有哪些实际用途?
- 目标用户是谁?
- 何时能够实现量产?
- 亦庄马拉松中的机器人表现该被嘲笑还是鼓励?
要不要给机器人造两条腿?
在我们调研的 9 家企业中,数字华夏和越疆科技倾向于双足设计,而帕西尼、智平方、跨维智能和大象机器人则更青睐轮式设计,普渡科技则两种形态都有。
由于资源有限,企业通常专注于一种形态的研发。轮式机器人更注重精确抓取和泛化能力,而双足机器人则更注重机械关节的协调性和灵活性。目前,双足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一些做得较好的企业偶尔也会出现“摔倒”的情况。
要不要给机器人造一张脸?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人形机器人是“无脸派”,比如宇树科技采用黑色玻璃面罩,而波士顿动力的机器人则用黑色面罩搭配 LED 灯效。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避免伦理争议。
相比之下,数字华夏选择赋予机器人仿生面孔,希望通过面部表情与用户建立情感联系,提升用户体验。
如何训练人形机器人?
训练机器人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包括真实数据、仿真数据和互联网数据。数字华夏通过在南京设立数据采集中心,模拟各种真实场景,收集并标注数据,用于模型训练。
而以银河通用、宇树科技为代表的公司则更倾向于仿真数据,这种方法成本较低,但还需克服模拟效果不佳的问题。
人形机器人能做什么?
人形机器人在工业、物流、零售、家庭等多个领域都有潜在应用,但具体哪些场景能够快速落地,仍需时间验证。
卖给谁?何时量产?
尽管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需求旺盛,但企业仍需解决量产难题,提高产品质量一致性,以满足大规模商用的需求。
总的来说,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其潜力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