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39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从去年起,“ 裁员 ” 成为互联网打工人无法回避的话题。据不完全统计,2021 年超 35 家互联网公司大规模裁员,如字节跳动、快手、爱奇艺、百度等。近日,“ 腾讯裁员 ” 和 “ 阿里裁员 ” 登上热搜,传言纷起。尽管大厂裁员已成常态,但阿里和腾讯也要裁员的消息,还是让人意识到互联网寒冬的来临。然而,一个易被忽视的现象是,互联网大厂扩租办公楼的脚步并未因寒冬而停止。
一边裁员一边扩租
2021 年年中,“ 双减 ” 政策落地,好未来、高途等在线教育大厂大量裁员。随后,快手、字节跳动等众多互联网企业也传出裁员消息。美团创始人王兴的话,映衬出当下复杂的经济形势。不过,互联网已进入务实阶段,虽告别高速发展,但大厂们早摸清后流量时代脉搏,若不考虑政策周期,在经济周期上并未进入寒冬。
房地产咨询机构仲量联行报告指出,国内 10 家头部科技企业 2021 年上半年新增员工近 40 万人,较 2020 年底增长 22%,约合 400 万平方米办公空间。过去五年,头部科技企业员工人数稳步增长。如截至 2021 年三季度,阿里正式员工人数同比翻倍,腾讯 2021 年上半年人员规模扩张超 4 万人。
以北京为例,2021 年互联网科技企业在超 5000 平米大宗租赁成交中接近 140 万平方米,占比 52%。从北京写字楼十大租赁成交统计看,腾讯、快手、美团、字节包揽前五,字节拿下两个项目。2021 年快手租下多栋写字楼,美团、字节跳动等也有大量租赁。受益于大厂办公需求,北京多个子市场甲级写字楼空置率低于 10%。
上海写字楼市场表现亮眼,互联网行业成第一大租户,租赁面积占比 27%。从亚马逊入驻前滩中心到字节跳动拿下杨浦沿江地块,上海核心商圈写字楼租户已转变。杭州未来科技城、滨江两大商务区迎来腾讯、快手等巨头进驻。深圳也如此,2021 年 Q4 深圳成交甄选案例中,4 例来自 TMT 行业。
互联网行业不仅是写字楼市场需求的有力支撑,也是新增供应的主力军。从 2019 年起,腾讯、阿里等大厂成为拿地大户。2021 年一季度,快手购入北京办公物业;三季度,字节跳动购入上海写字楼和办公文体用地;蚂蚁集团购入杭州商业用地。
裁员与扩租背后:修正资源错位
互联网大厂一边裁员一边扩租,看似矛盾。实则被动裁员的多是不盈利边缘部门或创新业务,核心盈利部门很少裁员。这背后是制度与决策权的博弈,企业裁员是对以往资源错配的修正。
从财报数据看,大厂表现不佳。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京东净亏损 36 亿元,阿里 2021 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 33.8%,百度净亏损 166 亿元,爱奇艺净亏 17 亿,亏损额扩大 41%。另一方面,外部环境趋紧,社会开始修正资源错配。
互联网大厂对内重组边缘、不盈利业务,对外反思和摸清边界。国家加强反垄断监管,企业反思业务边界,过往扩张思路不再奏效。受政策缩紧影响,中概股暴跌,阿里、腾讯市值大幅蒸发,投资者重新审视互联网企业价值,去虚向实。
反垄断倒逼巨头寻找新领域发力,在科技创新上布局。如在芯片领域,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纷纷行动。在消费层级,国内手机大厂也加入研发芯片阵营。受宏观经济、监管政策和疫情影响,后互联网时代企业不仅是盈利单元,更是国家战略一环。
尾声
加强监管后,互联网公司扩张脚步或放缓。目前大厂扩张不再无序,会做些安抚员工的事。但扩张不会停止,寻找新赛道、新增长点是必然动作,会带来招聘、投入资源、扩张业务的循环。过去一年大厂在写字楼市场的动作是有序推进,而非盲目撒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