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212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浏阳,这座位于湖南的古老县城,凭借其悠久的烟花制作历史,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享有盛名。作为“中国的烟花之乡”,其产业发展不仅仅是地方经济的支柱,更是一面观察中国县域经济转型与升级的窗口。在经历了多轮政策调整、产业升级与市场变迁之后,浏阳的烟花产业展现出独特的韧性与创新能力,为全国类似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烟花产业的历史底蕴与地域特色
从古至今,烟花在中国文化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浏阳自乾隆时期起就成为湖南的爆竹制作中心,清末光绪时期更是出口远销海外,成为中国对外展示地方工艺的名片。地形起伏的丘陵地区,天然适合阻隔爆炸冲击,工厂多依山而建,从空中俯瞰,宛如战壕与碉堡交错,彰显了天然地理优势。
在千百年的发展中,涌现出无数手工艺坊,家庭作坊遍布乡村,其中多代人为烟花技艺传承不断。浏阳人对烟花的热爱,也让这一产业成为地方文化的重要部分,融入节日庆典和日常生活,带来欢乐与繁荣的象征意义。
政策变革带来的产业洗牌
近年来,随着全国范围内对安全与环境的关注,烟花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调整。2006 年至 2015 年,全国关停了近 4000 家烟花企业,绝大多数省份退出行业,尤其是在江西、山东等地,产业链逐步收缩。尤其是 2022 年,全国绝大部分城市禁放烟花爆竹,使得行业一度陷入低谷。
然而,浏阳采取了不完全一样的战略,强调“顺势而为,赢得主动”。通过严格淘汰落后产能,进行供给侧改革,范围内的企业数量逐步下降,从 2012 年的 1024 家缩减到如今的约 300 家左右。这种由政府引导、市场选择的转变,使得产业逐渐走向优质发展阶段。
产业升级与多元化发展
除了淘汰落后产能,浏阳还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多元化。从依赖传统火工艺,到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现如今,这些现代产业已成为支撑浏阳经济的重要引擎。2023 年,这些新兴产业总产值已突破 2000 亿,逐步减轻了对烟花产业的依赖,烟花在 GDP 中的比重已降至 20% 以下,未来还将持续下降。
这种调整不仅提升了产业的技术水平,也改善了生产环境和社会形象。值得一提的是,传统烟花制造中的手工技艺与师徒传承依然得到保留,家族式生产依然存在,体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社会纽带的作用。此类产业,还与新疆的香梨、江西的橙子等特色产业一样,成为地方的文化符号和经济支柱,对保护本土就业与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
面临的困境与应对之道
尽管转型取得一定成效,浏阳烟花产业依然面临诸多挑战。这包括研发能力不足,产品创新缓慢,产业链上游与市场需求的脱节,以及国际品牌影响力不足。国际市场中,日本、欧洲等地区拥有更高端的专业燃放产品,技术水平更成熟,市场份额更大。一方面,中国在严格监管下提升安全标准,行业安全水平大幅增强,但另一方面,也限制了产业的创新空间。
除了技术瓶颈,人才断层也是一大难题。培养高级工艺美术师至少需 6 -10 年时间,行业内懂设计、编排和操作的专业人才屈指可数。昔日奥运会上的盛大烟花场面,曾带来行业黄金期,但随后的行业政策变化与市场萎缩,让大量技术人才流失,年轻一代对于烟花行业的兴趣也逐渐减弱。
短视频新变量与文化产业的尝试
在传统产业转型的同时,互联网技术带来了新的突破。短视频平台成为烟花产业的重要宣传渠道,将“网红烟花”推向公众视野。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浏阳的特色产品如“加特林烟花”、“水母烟花”等赢得了年轻消费者的青睐,订单量随之快速增长。高频的短视频内容,带动了品牌知名度和市场需求的提升,也缓解了传统市场的困境。
不过,产业链的流转效率依然受限于特许经营制度,线上直销尚未普及,供需错配的矛盾难以完全解决。整体来看,短视频只是打开行业新局的一个加速器,更深层次的转型还需在品牌塑造、文化打造和创新研发方面持续努力。
文化产业的潜力与未来路径
烟花,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符号,具有巨大的文化潜能。世界范围内,日本、比利时、迪士尼等都已将烟花打造成 IP 资产,用于文旅、活动与商品开发。日本更是通过传统祭典与现代商业融合,将花火大会变成具有调动文化消费的代表性符号,每年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相较于国内产业多为纯粹工业品的状态,借助文化 IP 打造,浏阳可探索“烟花文旅”道路,追求更高附加值与品牌认同。
要实现这一转型,必须突破“文化认知不足”和人才断层的难题。这需要重塑烟花的文化内涵,培养懂设计、懂文化、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引入动漫、影视等元素,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烟花 IP”。同时,结合地方特色,打造沉浸式体验、文旅设施,让烟花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经济与文化的重要桥梁。
县域经济的示范样本与探索之路
浏阳的烟花产业给中国其他县域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参考:善于调整产业结构,勇于创新试点,重视文化认同。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下,县域经济需要不断挖掘产业特色,结合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推动产业由单一向多元、由粗放向精细转变。从“传统手工 + 现代科技”、到“产业链 + 文化品牌”,浏阳在产业突破与转型方面的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未来,浏阳应继续在文化赋能、品牌打造、科技创新上下功夫,推动产业的深度融合。只有这样,烟花这门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产业,才能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为中国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可持续的路径与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