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2028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意识到:新一代年轻员工的管理似乎变得更加棘手。这背后的原因多种多样。曾经,许多大型企业都有明确的层级关系,年轻员工常常会等到领导和资深同事下班后,才会收工;而现在的年轻人却有了自己的原则,他们到点就走,绝不拖延。
以前,企业激励和惩罚员工的方法简化得多,发奖金或扣工资就可以引发较大的反应。但对于当下的年轻人来说,这些传统做法已不再管用。对于管理者而言,直接的训斥常常会引发年轻员工的反感,他们甚至有可能选择辞职,即使新的工作还没找到。
吐槽归吐槽,谁都明白年轻人才是未来。在如此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中,久经考验的领导们需要真正了解年轻人的需求,以便更好地合作。
首先,合理的薪资待遇,包括五险一金和带薪年假,这些是企业必须保障的基本条件。与前辈相比,年轻人可能更加关注这些物质利益,但他们工作所追求的因素远不止这些。
从招聘网站上的简章中不难看出,许多企业其实开始重视符合年轻人需求的策略。比如,有的公司允许员工带宠物上班,有些则提供远程办公和出国团建的机会,办公环境也日益提升,从高级咖啡机到健身房,甚至还有公司将“使用飞书办公”直接列入招聘要求。
年轻人的成长与被忽视的需求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Z 世代的年轻人常常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他们渴望在行业中展现自我,但缺乏经历的他们往往在岗位中遇到障碍。因此,他们希望在职场上能够迅速学习和成长,从“新手”变得更加成熟。
然而,很多岗位却无法满足年轻人对个人成长的期待。他们进入职场后,常常感觉“学不到东西”,尽管每一天都在忙碌,却也常常被无效的工作流程所困扰。尤其是在经验和问题处理上,他们往往找不到可以直接请教的对象,面对忙碌的领导和师傅,问题就容易被忽略。
由于无法获得成长,一部分年轻人可能选择辞职,企业因此也会流失优秀人才;而另一些则可能因为失去目标而混日子,这显然不是企业所乐见的现状。
面对这些问题,企业也在寻求能够促进员工成长的解决方案。比如,通过飞书的知识库,让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得到结构化和沉淀,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员工能够更加快速地了解和学习公司经验。这被认为是将“隐性知识”转变为“可见知识”的有效方式。
类似的,旭辉集团也借助知识库打造了一个企业知识“数字博物馆”,将大量的行业知识与公司经验进行存档,让员工随时可以获取知识。这种快速获取的方式对于年轻人的成长无疑是一条捷径。
年轻人对高效的追求
进入职场特别是大型企业后,许多年轻人会发现“低效”的现象无处不在,带给他们的工作体验也相对较差。
工作流程中的低效率体现得淋漓尽致。有时候,会议只是在浪费时间,领导与同事绕着一个议题发表长篇大论,而核心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对于年轻人来说,坐在那里无所事事,不免会感到厌倦。
新入职的年轻人面对人力、财务等事务,不知如何下手,且每个同事的意见也可能有所不同。一个文件的多次修改和输出让人感到困扰,不仅占用内存,更让群里的同事感到混乱。
因为工作流程的低效,年轻人在理想工作中无可避免地感受到了失落。他们经过多次笔试与面试,进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公司,却面对冗长的流程与低效的问题,难免感到失望。
管理者们同样想提升工作效率,但常常难以找到合适的方法。市面上各种办公软件与管理工具都试过,但有的学习成本过高,反而使效率下降。而那些简单实用的工具,才是管理者们所渴望的“利器”。
例如,飞书提供了文档、通讯、日历、视频会议等多种功能,这些工具可以独立运作,帮助用户提高效率。飞书文档支持实时协作,减少了传统文档所带来的繁琐版本管理。这意味着未来的工作可以更加高效而顺畅。
将目标落到实处
对于年轻人而言,工作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原本应该不断被反思,但大量任务的推进让他们渐渐淡化了这个思考。
理想的工作状态应是年轻人理解短期和长期目标与每个步骤核心要点后,再有条不紊地推进。然而,目前许多企业仍然以不科学的方式管理,依然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普通员工变成了工作机器,所有管理都围绕 KPI 运转。在这种环境下,即便短期目标看似不错,长期目标的实现依然是个问题。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这一瓶颈,开始纳入更科学的管理方法,比如 OKR。通过这项管理方法,目标从上到下清晰传达,增强沟通的流动性与参与感。
值得注意的是,OKR 在中国企业中仍较为新颖,因此其实施并不容易。但是,借助合适的工具,如飞书,可以更好地部署 OKR,让管理变得高效。理想汽车早在 2018 年就开始使用 OKR,经过多次迭代,他们发现这种方法显著提高了员工的目标制定和跟进效率。
总之,企业若能采用更科学的管理方法,就能让自己获得行业竞争优势。而年轻人也因此更加关注管理方式的合理性,将其视为求职选择的重要因素。
在历史的走向中,工具的进化不断推动企业效率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先进的办公软件,正是因为他们注重效率与科学管理的文化。这对于年轻人而言,是一种积极的职场需求。如果想要吸引这些年轻人才,企业必须在个人成长、效率提升与目标实现之间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