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融资2.85亿美元,探索长视频盈利新路径

13次阅读

共计 395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0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一直处于不盈利状态的爱奇艺,终于再次获得了资金支持。3 月 4 日,爱奇艺宣布与百度及绿洲等投资机构签订认购协议,通过私募方式成功获得 2.85 亿美元的融资。上一次爱奇艺主体进行融资,还要追溯到四年前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时候。

上市之际,爱奇艺怀揣着成为 Netflix 乃至迪士尼的商业目标,“短期盈利并非目标”的理念也屡屡见诸报端。然而,四年后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内容成本居高不下,难以压缩,广告和会员这两大收入来源先后触碰到天花板。直接导致的结果是,爱奇艺持续亏损,无法给出盈利时间表,进而使得投资者信心受挫,市值折损近七成。

到 2021 年年末,爱奇艺采取大规模裁员的举措,这足以说明其面临的现金压力之大。有一种观点认为,相较于背后有体系支撑的腾讯视频与优酷,相对独立的上市公司爱奇艺,更像是长视频平台的晴雨表。前有老对手腾讯视频、优酷未能实现盈利,后有 B 站等玩家暧昧入局、烧钱先行,“长视频商业模式”似乎已濒临被证伪的边缘。

此时,盈亏平衡的时间表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其关键意义在于,长视频商业模式的价值与前景,已经没有太多可以用来讲故事的空间。务实的数字指标,更容易对爱奇艺的未来,乃至整个长视频行业的未来产生定量的影响。

爱奇艺 CEO 龚宇在财报会上的发言,以及爱奇艺 CCO 王晓晖面对媒体的公开发声,既是爱奇艺对外界的一种表态,也是在内部进行自我能力梳理、明确工作中心的动员。换而言之,既是告知外界“我依旧具备实力”,也是告诉内部“我们是谁、能够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在“实现 2022 年全年 non-GAAP(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运营层面盈亏平衡,并尽快达成季度 non-GAAP 运营层面盈亏平衡”的目标之下,此次融资更像是通过“先解燃眉之急”的方式,为这场关乎生存的考试争取准备时间。

解的就是近渴

在众多流传的收购传闻之后,“拯救爱奇艺”的首要人选,依旧是百度。

依据公开的投资信息,百度与其他投资机构同意以私募方式购买总计 164,705,882 份新发行的公司 B 类普通股(百度认购,投票权更高)以及 304,705,880 份新发行的 A 类普通股(其他投资机构认购),合计金额为 2.85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 18 亿元)。

2018 年,百度曾减持爱奇艺套现 2.59 亿美元,这一行为一度被视为百度放弃爱奇艺的例证。而此次百度领衔投资,即便将其动机理解为沉没成本,其结果也是为爱奇艺提供了周转资金,向外界释放出积极的信号。

根据爱奇艺 2021 年 Q4 财报显示,爱奇艺拥有折合人民币约 30 亿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相较于 2020 年同期减少了七成。对于一家以内容为核心业务、需要持续与内容创作者对接的公司而言,现金流的短缺,哪怕只是出现小小的“可能有付款问题”的传闻,其负面影响都是显而易见的。

而内容正是爱奇艺“我们是谁、能做什么、应当做什么”的关键所在。回顾几个月前的裁员情况,爱奇艺的核心内容业务版块并未遭受严重损失,裁员的重点区域还是与主体长视频业务关联度较低的条线。

从这个层面来看,尽管爱奇艺的业绩被视作长视频行业的晴雨表,但爱奇艺所面临的困难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长视频商业模式”的困境。曾经规模一度达到 9000 人的庞大团队,以及方向正确但时间表上略显超前的“苹果园战略”,使得爱奇艺在非主航道上耗费了不少时间。

简单来讲,爱奇艺曾经涉足了过多“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见到成效”的业务(如文学、游戏、VR、短视频等),然而逐年的亏损,让这种坚持失去了支撑。远水解不了近渴,对远水的超前构想,致使近渴的警报拉响。

这 2.85 亿美元,解的正是“近渴”。当亏损达到现金流紧张的程度时,单纯地获取资金只能治标不治本,此时一个额外的“指标承诺”就显得尤为必要。这也是裁员、注资以及设定财务目标的基本逻辑。

在这一逻辑的运转之下,出现了节点的变化:

2018 年的“联合声明”可被视为爱奇艺与其他视频平台“停止非理性竞争”的一个节点,自此后成本的疯狂增长开始趋于停止;

在随后的三年时间里,爱奇艺的财报数据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成本与营收都相对平稳,但亏损收窄的幅度仍然有限;

到 2022 年,当明确提出“运营层面盈亏平衡”的目标后,“降低成本、提高营收,从而证明这门生意的可行性”的节奏就需要显著加快。

放弃什么与追求什么

在经历了长达十年的亏损期后,对“长视频现行模式还能实现盈利”持有信心的人在持续减少。在这个时候,能够提升信心的,唯有实实在在的“自救成果”。

开源节流有两条途径,“节流”的逻辑相对较为直接。爱奇艺本质上是一家以长视频为核心的内容公司,内容成本是其主要成本。根据财报显示,爱奇艺 2021 年全年的内容成本为 207 亿元,同比下降 1%,Q4 的内容成本为 49 亿元,同比下降 5%,仍具备进一步降低的空间。

大环境也传来了一些利好消息,电视剧“十四五”规划中关于演员限薪的规定,让爱奇艺在压缩原本居高不下的薪酬成本时更有底气;经过十年的烧钱历程,选题范围的拓宽、流程的把控等方面都算是积极的因素。

在加速降低成本的进程中,“提质减量”成为了关键词。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近期在采访中表示,爱奇艺接下来会有“四个放弃”:放弃单纯迎合观众喜好的内容,放弃悬浮于现实的内容,放弃明显会导致亏损的内容,放弃缺乏创新的内容。

如此一来,内容数量减少了,外界对爱奇艺单个内容质量的要求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减少不必要的内容”与“持续保障高质量内容”的并存,成为了爱奇艺今年必须要走好的内容发展方向。

从今年的策略来看,被砍掉的项目基本都是 A 级以下的项目,S 级、A+ 级等优质内容不受影响。爱奇艺宣传部门的人士透露,在过去,项目数量虽多,但总会出现头部项目的空白期,“一年当中会有几段‘喘口气’的时间”,相比之下,爱奇艺今年头部项目将基本实现无缝连接,“反而会处于一个‘不间断’的状态”。

至少,爱奇艺在 2022Q1 开了一个好头,独播大剧《人世间》成为了继《延禧攻略》、《赘婿》之后爱奇艺站内热度突破一万的剧集。

高质量的内容,既涵盖审美、艺术、影响力方面的品质,也包括内容所带来的效益质量,这指向着“开源”。爱奇艺在 2021 年、2022 年的一大工作重点,就是充分整合自身已经相对完善的内容品类(横向)、流程中台(纵向),去尝试挖掘单一项目的复利价值。

《风起洛阳》及其衍生的洛阳 IP、华夏古城宇宙,就是爱奇艺试图打造的一个案例。在“一鱼十二吃”的实践过程中,内容制作与技术部门、商业化部门的协作更加紧密,内容制作更充分地成为了技术部门的客户,商业化部门也和各类不同的内容制作进行了更多的前置开发。

比“一鱼十二吃”更能留存下来的,是团队内部在顶格配合中逐渐积累的团队经验。这种内部的协作对于爱奇艺来说,虽略显滞后,但犹未为晚。对爱奇艺而言,若能将自制能力的积累与长视频平台的优势相结合,把传统内容公司不具备也不需要积累的能力(例如数字资产、剧本高效创作等)加以利用,将会为自身带来长久的益处。

爱奇艺在这两年已经较少提及迪士尼,尽管迪士尼那样完备的产业链仍然是其远景目标。行业内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当前的现实情况下,先证明长视频本身的复利价值,利用平台优势打造与其他内容公司的差异化,朝着类似“好莱坞 studio”的目标发展,或许更为实际。

考试的意义

或许是由于提价等因素,爱奇艺在 2021Q4 财报中公布的付费会员数量为 9700 万,自 2019 年以来首次跌破 1 亿,同比减少 570 万。但相应地,第四季度每会员平均收入达到了 14.16 元,高于 2020 年同期的 12.45 元,2021Q4 会员服务营收为 41 亿元,同比增长了 7%。

在这一简单的乘法运算中,“每会员平均收入”反映了付费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不易降低的数字,而人数的波动相对而言更容易通过持续的内容供应来挽回。此前,“付费天花板”是看衰长视频商业模式的主要观点之一。所以,一切依旧指向着“优质内容”:一方面是观众对优质内容的需求,另一方面是观众对优质内容的付费意愿,这两种趋势都是不易逆转的。

在私募公告中,爱奇艺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龚宇表示:“感谢所有投资人对爱奇艺的大力支持,以及对中国长视频行业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我们将继续推进降本增效的运营策略,努力为投资人创造价值。”

年末裁员后,股价在短期内出现下挫,这表明市场对单纯的“治标”措施并不买账;而在 2021 财报发布后龚宇提出盈亏平衡目标,股价却应声大幅上涨,这体现了当下市场对长视频盈利的高度敏感性。然而,在随后的几天里,当日的涨幅几乎全部回调,这仍然说明了市场对基本面的信心不足。

但即便如此,“喊出这一嗓子”仍然是非常必要的。回顾爱奇艺高层对盈利时间表,尤其是 2018 年上市前后“暂不考虑短期盈利”的基本判断,这种目标的设定意义重大,并非是“狼来了”的虚假宣告。

从这个层面来讲,解决短期现金问题的这笔融资,显然并非仅仅是口头上的表态,而是爱奇艺在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和方向后,所获得的一张“准考证”。

这场额外的考试,爱奇艺愿意并且需要去参加。从明确的及格线和时间点来看,它目前还无法为行业给出定论,但对于爱奇艺而言,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正确地准备用一种标准来检验自身在市场中的价值,已然是一次勇敢且意义重大的跨步。

走到这一步,爱奇艺的困难只是长视频行业问题的一部分。当长视频的探索已经步入如今这个略显疲惫但又仿佛能看到曙光的阶段。爱奇艺的这一步跨越,也是一次回归:十年的烧钱历程,能够留存下来的并非商业经验,而是优质的内容;商业模式的探索,实际上也是在探索自身的核心业务本身,以及对行业、对社会的价值。

现阶段,留给长视频商业模式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将“优质内容”与“商业效益”紧密挂钩,既是爱奇艺此次的明确选择,也是证明这一模式价值的主要战场。眼下,爱奇艺能够站在考场门口,这本身就比“通过这场考试”更具意义。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