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44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动力电池产业供需矛盾凸显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对动力电池的巨大需求。据 SNE Research 预测,2023 年全球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需求将达到 406GWh,但动力电池产能预计仅为 335GWh,产能短缺成为寻常。这种供需矛盾促使车企不断寻求更加稳定且多元化的电池供应商,动力电池厂商的产能提升因此成为行业关键。
LG 新能源的挑战与机遇
LG 新能源最近上市,引发市场关注。公司首席执行官权英寿在媒体发布会上表示,LG 新能源很快会在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上击败中国的宁德时代。回顾过去几年,LG 新能源在 2019 年至 2020 年经历了财务亏损,主要是受产品质量问题和成本控制不足影响。2021 年公司转亏为盈,净利润达到约 45 亿元人民币。
尚未走出亏损阴影的 LG 新能源,曾因质量问题遭遇重大挫折。比如,2017-2022 年间为通用汽车提供电池的 LG 新能源,因 GM Bolt 电池包存在安全隐患,被召回超 7.3 万辆汽车,公司累计赔偿金额高达 19 亿美元。这些都对其盈利带来了压力。
此外,LG 新能源的净利润率一直波动较大,主要因为成本管理缺乏优势。虽然盈利能力相对薄弱,但其广阔的全球产能布局和强大的资本市场反响成为公司底气所在。目前,LG 新能源在全球市场市占率约为 23.8%,在中国、美国、欧洲等地均有产能,与多家主流车企合作,显得版图颇为广泛。
宁德时代业绩持续向好
同样作为动力电池领域的巨头,宁德时代近年来业绩表现十分亮眼。2021 年净利润区间预估在 140 亿至 165 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 150% 以上。该公司利润的攀升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持续扩展,新产能的释放及有效的成本控制。
宁德时代不仅依赖电池供应业务,还积极布局补能服务市场,发布了乐行换电(EVOGO)服务品牌,拓宽业务边界,增强车企合作粘性。产品方面,公司坚持磷酸铁锂(LFP)电池与三元锂电池并行发展,还在钠离子电池和固态电池等新技术上不断突破,产品矩阵丰富,技术储备深厚。
此外,宁德时代通过对锂资源上下游产业链的深度布局,有效降低了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这也为其持续保持利润率提供了保障。目前全球市场份额约 31%,领先于 LG 新能源。
产能扩张与技术创新成关键
面对激烈竞争,LG 新能源和宁德时代都在拼命推进产能扩张。LG 新能源计划到 2025 年将电池产能提高至 430GWh,重点布局美国、欧洲和亚洲市场。宁德时代则通过资本增发和持续投资建设新的生产基地,力争 2023 年达到 340GWh 产能,2025 年规划接近 600GWh。
此外,LG 新能源开始积极研发磷酸铁锂电池,准备改善其以三元锂电池为主的产能结构,以适应安全性更高的磷酸铁锂电池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宁德时代则在研发投入上持续加码,五年累计研发支出约 148 亿元,联合中国科学院和多所高校共建研发平台,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市场格局谁主沉浮?
当前阶段,LG 新能源拥有资本和全球市场的优势,拥有大量积压订单,尤其聚焦欧美市场。而宁德时代则借助国内政策支持、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产业链控制力,稳固行业龙头地位。双方各有优势,也面临不同挑战。
未来,能否跨越产能瓶颈、提升产品竞争力、深化产业链布局将是两家企业较量的关键。只有不断扬长避短,优化资源配置,才能真正赢得市场和利润。同时,随着越来越多车企倾向于自主建设电池厂,动力电池行业的竞争只会更加激烈。
总结来看,江湖仍在变幻,LG 新能源和宁德时代的争夺战不仅是产能与技术的较量,更是战略预判和执行力的比拼。动力电池行业的未来,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