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3942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0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1 月份,游戏玩家们那个热血的集体梦想,竟有些意外地实现了。微软以 687 亿美元收购暴雪,这一举动让全球游戏玩家激动不已。要知道,2021 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 2965.13 亿元,其中自研游戏国内市场销售收入 2558.19 亿元,国内游戏用户规模 6.66 亿。微软此次收购金额之大,远超国内去年游戏行业一整年的总值。
正当网友们花式调侃微软的豪气时,另一边的科技巨头字节跳动却突然宣布裁撤战略投资部门,涉及员工约百人。此外,一些大家熟知的巨头们在投资板块也是动作不断,纷纷抛售早前投资标的的股份。全球互联网大厂向来有着令人羡慕的资金实力,买买买是它们的共同爱好,字节跳动成立至今,对外投资数量约 200 起。2022 年初行业内这一静一动,似乎预示着全球科技投资环境已悄然改变。
创新式微,元宇宙却风头正劲
微软豪掷 687 亿美元收购上古时代的暴雪,这一行为对于阔气的微软来说是否值得?许多暴雪忠实粉丝的第一反应是否定的。毕竟距离暴雪 4600 万用户峰值已过去 5 年,2021 年其月度活跃用户数连 3000 万都不到,甚至在收购消息爆出时,还有玩家连夜赶到微软办公大厦前频频鞠躬。
微软并非只做这一桩看似“亏本”的买卖,曾经诺基亚就是例子。不过对于外界的质疑与嘲笑,微软似乎并不在意,因为它收购暴雪的意图很明显,就是为了“元宇宙”。尽管暴雪近年来在游戏领域口碑下滑,但在元宇宙方面的布局却可圈可点。数据显示,暴雪在全球范围内共有超过 1100 件专利申请,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近 90%,且有 720 多件发明专利获得授权。而聚焦到元宇宙领域,有 560 多件专利申请,420 件已获得授权。
2021 年,整个科技圈仿佛被元宇宙“统治”。这一年,全球互联网大厂对这个虚无缥缈的概念青睐有加。微软、谷歌、Facebook 在大洋彼岸引领潮流,国内腾讯、字节、百度也纷纷押注。全球流入这个赛道的资本源源不断。元宇宙的吸金能力惊人,继智能手机之后,它甚至被视为全球科技领域第二个整合创新的风口。任何概念一旦与未来科技挂钩,所引发的资本波动都极为巨大。从表面看,各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积累的经验是促使它们投身元宇宙的关键动力,但事实真如此吗?
元宇宙究竟是互联网未来的希望所在,还是资本热钱在科技创新后继乏力情况下硬捧出的“产物”,这值得深入探究。首先,全球互联网正在失去创新能力,这一点毋庸置疑。苹果新机每年都遭用户诟病,谷歌在之前的发布会上推出的产品还被质疑抄袭。国内互联网度过辉煌时期后,活力也明显下降。数据显示,截至 2021 年 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10.11 亿,较 2020 年 12 月增长 2175 万,互联网普及率达 71.6%。其中,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 9.83 亿,较 2020 年 12 月增长仅 218 万,短视频用户规模高达 8.88 亿,较 2020 年 12 月增长 1440 万。
反观全球第一科技强国美国,曾经创造无数科技神话的硅谷也逐渐失去光环。KPMG 发布的全球科技产业创新调查显示,近十分之六的受访者认为,未来 4 年里硅谷将失去“全球创新之都”的宝座。下一个硅谷会出现在哪里?目前全球范围内答案并不明确。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发布的报告显示,期待美国出现新的科技创新中心或许并不乐观。毕马威研究报告按国家地区统计全球几大重点经济体的创新影响力,其中,认为美国科技影响力位列世界第一的占比从 2018 年的 34% 降至 23%;中国排名第二,占比从 2018 年的 26% 降至 17%,英国、日本、新加坡以及印度紧随其后。从这些数据变化背后,能听到对各国创新积极性的质疑声。
硬件欠佳,游戏成元宇宙“突破口”
在微软收购暴雪之前,R 星的母公司 Take-Two 在 1 月 10 日刚以 127 亿美元收购了 Zynga,创下游戏界最大收购纪录,不过这一纪录仅维持了一周。2021 年,游戏出人意料地成为全球投资的高频赛道。相关资料显示,2021 年全球游戏行业共发生 342 起投融资并购,其中海外 122 起,国内 220 起,均超过往年。微软的大手笔众人皆知,国内大厂也毫不逊色,以腾讯为例。企查查数据显示,2020 年腾讯投资游戏公司的比例从 2019 年的 6.56% 升至 17%,2021 年上半年,腾讯更是投资超 40 家游戏公司,几乎每四天就有一次投资行动。当元宇宙盛行,游戏也跟着受益。为何偏偏是游戏呢?
一方面,作为元宇宙“内容”的核心,游戏在很大程度上为这个概念模糊的领域赋予了形象客观的理解方式。科技对多数人来说有时过于虚幻,而游戏是元宇宙在现实世界的恰当落脚点。另一方面,元宇宙所依托的沉浸感硬件市场,实际情况并不理想。在海外,扎克伯格先行一步,在该领域广泛布局,据悉,Meta 共投资 24 家涉及元宇宙的公司,多数是与 VR/AR 硬件相关的创业公司。IDC 预测,2021 年全球 VR 虚拟现实产品同比增长约 46.2%,且未来几年将保持高速增长,2020 至 2024 年的平均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48%。
但就技术而言,虚拟硬件远未达到资本预期。在当前 5G 环境下,多数设备运行时间一长,就会出现视觉眩晕,尤其是元宇宙的世界架构庞大。国内情况更是如此。2016 年是 VR/AR 元年,当年中国相关项目融资事件达 120 起,累计融资额近 25 亿元,然而仅一年后热度就消散。国内虚拟硬件起步晚,当时整个行业出货量最多的不是资本追捧的创业公司,而是“华强北”。2016 年,“每日经济”报道,在华强北经济大厦里,几平方米的 VR 设备店铺随处可见。档口高峰时,一款 VR 手机盒子日零售销量能达 1000 台,分销到渠道的数量达 10000 台。深圳 OEM 厂最大月出货量能超 50 万台,中等出货量在 20 万 – 30 万台,不少订单来自海外,IDC 机构调查显示,当时 95% 的 VR 设备来自华强北。即便多年过去,这个行业也没成熟多少。以被字节跳动收购的 Pico 为例,IDC 报告显示,2020 年 Pico 位居中国 VR 市场份额第一,2021 年 3 月完成 2.42 亿元人民币 B + 轮融资。去年 5 月,该公司发布新品,开售 24 小时销售额破千万。看似火爆,可一台定价两千多的 VR 设备,千万销售额实际仅五千台而已。
硬件不足,内容来补。这无疑是目前全球科技巨头偏爱游戏的主要原因,无论是技术成熟度,还是用户与内容的适配性,游戏都成了切入元宇宙的最佳路径,而这正是硬件条件受限的必然结果。
全球科技投资缘何“两极分化”?
美国《经济学人》杂志曾提到,全球科技产业正从囤积利润时代转向再投资时代。这一点在大洋两岸的投资市场体现得淋漓尽致,几乎成了科技巨头们的金钱秀场。数据显示,美国前十大科技公司的总资产在五年内增长了两倍,高达 1600 亿美元,若将并购与入股小公司的交易算在内,这一数字攀升至 2150 亿美元。国内情况类似,截止 2021 年 8 月底,整个企业风险投资机构中互联网行业占比达 21%。
国外收购行为最激进的当属微软,自 2016 年起就开始大规模并购,2020 年收购九家公司,2021 年收购 14 家。谷歌 2020 年进行了 8 次收购,2021 年也有 5 次公开收购。投资业务已成为科技巨头商业版图的重要部分。国内资料显示,2021 年全年,互联网主流 CVC 发生近千起投资事件,腾讯、小米、阿里巴巴、字节跳动在 2021 年分别投资 298 起、124 起、76 起、70 起,腾讯 2020 年年报显示,合营、联营公司的投资资产总额达 3152.58 亿,占总资产的 29.76%。
但 2022 年后,全球科技投资动向明显两极分化,1 月份微软与字节跳动的对比就能说明问题。巧合的是,2022 年 1 月 10 日,张勇宣布退出微博董事会,去年 12 月,腾讯以派息方式减持京东,阿里也接连退出芒果超媒等多家媒体。这种此消彼长的情况,看似令人费解。实际上,全球两派科技大厂在同一时间突然背道而驰,与它们当下所处的大环境直接相关。
先看国内,经历投资红利期后,科技大厂的投资意义逐渐减弱。2021 年第三季度,互联网企业财报普遍大幅下滑,原因是资本无序扩张。以百度为例,2021 年第一季度因快手获得净利润 256.5 亿,可随着快手市值蒸发,2021 年第三季度,对快手的投资让百度当季净亏损 165.59 亿,再加上爱奇艺、知乎等业务,百度负重前行。同样,2021 年上半年,京东物流、每日优鲜、水滴、知乎等 13 家上市企业不断浮亏,严重影响腾讯业绩。此外,2021 年互联网反垄断力度加大,全年有 39 家企业被喊话,9 家企业被罚,共开出 200 亿罚单。回顾去年,国内互联网投资既热闹又惨烈。新的一年,折腾够了的资本选择与民休息,静观其变。而国外情况相反,坦白说,微软等公司没有停下的机会。
根据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技术与知识密集度越高的国家受全球价值链供给冲击影响越大。美国作为全球第一科技大国,其科技产业近两年受到全球价值链供给的严重冲击。据《纽约时报》报道,受疫情影响,美国股市一度暴跌,苹果、微软、亚马逊、Facebook、Alphabet 等市值总共损失逾 1 万亿美元。再者,从 2020 年开始,美国主要景气指标持续走低,2020 年 10 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 39.8,比上月大幅下降 6.6 个点。据英国共识公司预计,2020 年第四季度美国 GDP 环比折年率增长 2.0%,比上季度放缓 0.5 个百分点。
科技大厂的扩张至少能暂时缓解美国的经济困境。路透社曾报道,苹果新总部为全美创造了 13000 多个岗位。在美国巨头投资版图中,五分之二用于无形资产,三分之一用于实体工厂,其余用于交易。还有一点,大型科技公司投资可降低其在经济总产值中所占比重,2018 年,谷歌、亚马逊、苹果、Facebook、微软和 Netflix 的自由现金流(投资后剩下的现金)在美国 GDP 中所占比重略有下降,大约只剩 0.6%。
全球科技投资进程中出现的这一动一静的罕见局面,在泾渭分明的局势下,两边都渴望能在逆境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