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机器人引领全球中产家庭智能升级

4次阅读

共计 230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2024 年巴黎奥运火炬传递期间,1100 架无人机在埃菲尔铁塔上绚丽绽放,展示了奥运五环和火炬等元素,令全球目光聚焦。这些无人机均出自深圳高巨创新,展示了深圳在无人机领域的领先实力。无人机只是深圳机器人生态的一部分,智能庭院机器人正日益赢得全球中产阶层的青睐。

深圳庭院机器人受欧美市场热捧

今年 CES 科技展上,深圳企业汉阳科技展示了一款集除草、扫雪、吹叶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庭院机器人 Yarbo。短短四天内,全球经销商意向订单过亿美金,合作经销商超 2000 家,包括全球老牌割草机巨头富世华的经销网络。此前鲜为人知的汉阳科技,凭借全球首款家用智能扫雪机器人和模块化庭院机器人迅速站稳欧美市场。

与此类似,北美电商巨头亚马逊 2023 年智能泳池机器人最畅销品牌 Aiper 背后的元鼎智能,也来自深圳。泳池机器人在美国市场需求旺盛,元鼎智能凭借无线泳池机器人展现强劲竞争力,销售业绩亮眼。同时,深圳优必选作为人形机器人领头羊,已实现香港上市,产品辐射教育、物流及养老等多领域。

转型中的深圳:从电子重镇到机器人基地

深圳曾以电子产品闻名,拥有占全球近 90% 电子产品的集散网络,华强电子市场更是亚洲最大电子产品集散中心。但随着电子产业升级换代,深圳电子产业悄然转型。如今,超过千家的机器人公司扎根于此,非工业机器人企业已占半数以上。工业机器人市场多被海外“四大家族”把持,而在家用服务机器人领域,中国企业正与国际品牌站在同一起跑线。

依托完备的电子产业链和强大创新能力,深圳正诞生多个服务机器人细分领域的全球领军企业,从智能割草、扫雪到泳池清洁机器人,服务欧美庭院市场。无论是智能化水平还是市场开拓,深圳企业展现出明显优势,推动从“电子之城”迈向“机器人之城”。

庭院经济推动智能机器人需求爆发

全球约有 2.5 亿私家花园,欧美占据大部分。北美市场拥有 2.27 亿庭院园林设备用户,每年花费数百亿美元维护庭院,割草尤为重要。传统燃油割草机面临环保压力,多地禁售,智能电动庭院机器人因此迎来发展机遇。

深圳的松灵机器人从 2019 年起专注纯电动自动割草机器人,推出库犸动力品牌系列。相比传统设备,智能割草机器人拥有精准定位、高效自动割草等优势,大大减轻家庭维护负担,成为亚马逊畅销榜冠军。其他包括九号机器人、科沃斯、石头科技等竞逐该市场,但深圳本土创业企业更直接锁定欧美高端用户需求,打造差异化产品。

除草机器人竞争激烈,扫雪机器人市场虽刚需但竞争较少。汉阳科技联合华为及其他国际团队,2017 年启动智能扫雪机器人项目,2021 年推出全球首款家用智能扫雪机器人 Snowbot,随后发布多功能庭院机器人 Yarbo。2023 年北美 Kickstarter 众筹 345 万美元,刷新消费级机器人众筹纪录。今年预售火爆,订单额破亿元人民币,欧洲市场也正式开拓。

泳池机器人作为另一庭院刚需,约 1040 万个游泳池属私人住宅,需定期清洁。传统有线设备操作不便,市场迎来无线智能泳池机器人兴起。2023 年亚马逊美国泳池机器人销售规模达 3.3 亿美元,半数前十畅销品牌来自中国,深圳占据半壁江山。元鼎智能凭借无线泳池机器人 Aiper 夺得市场领先地位,销售额和出货量持续攀升,品牌广受国际认可。

深圳机器人产业链日臻完善

过去十年,深圳电子产业以华强北为核心见证产业辉煌。如今,华强北已升级成为包含无人机、3D 打印、智能机器人等高科技产品的多元创新中心。大象机器人发布的仿生宠物猫获得美国年轻消费群体喜爱,象征深圳机器人发展的活力与潜力。

中国机器人产业进入快车道始于 2015 年,此后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形成各具特色的机器人产业集群。深圳专注于服务机器人,产业链覆盖教育、物流、特种及医疗机器人,2023 年产值达 1797 亿元,增长态势明显。服务机器人产值占比达到近一半,成为深圳重要名片。

深圳得益于完善产业链、创新激烈的氛围及丰富的人才储备,吸引众多机器人企业扎根发展。虽然拥有亚热带气候且无雪,针对北方冬季除雪需求,汉阳科技布置了多个国内外测试基地,实现产品性能保障。创新驱动、资本支持和产业生态不断优化,为深圳机器人产业注入动力。

面向海外市场,深圳机器人迎来洗礼

面对欧美庞大庭院市场,深圳机器人企业积极出海开拓。汉阳科技、来飞智能等将重点对准北美、欧洲市场,利用众筹和电商平台实现快速推广。海外庭院市场仍在扩张,智能割草机器人需求日益增长,市场潜力巨大。

其他如河森堡、九号机器人也针对欧美庭院推出多功能智能割草机器人。泳池机器人领域,元鼎智能通过创新品牌战略成功抢占海外市场份额,一度超越行业巨头。越来越多深圳企业借助智能化和创新设计,在国际市场稳步站稳脚跟。

此外,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优必选持续扩大海外业务,客户涵盖美国、韩国等国家,海外收入占比大幅提升。随着智能机器人在全球范围内商业化加速,深圳机器人产业不断提升全球影响力和品牌价值。

挑战与展望:基础研究亟待突破

虽然深圳机器人产业取得显著成果,但基础研究仍偏弱。与北京、上海相比,深圳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与学术生态方面存在短板。对此,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和深圳跨模态认知计算实验室等机构相继成立,致力于推动原创研究和人才培养,助力产业升级。

产业链中,深圳电子信息仍偏重中下游环节,芯片及关键零部件制造有待突破。只有强化核心技术研发,深圳机器人产业才能保持持续竞争力,完成从电子制造向智能装备的华丽转身。

回望过去四十年,改革开放让深圳成为全球电子产业中心,今天深圳机器人产业凭借创新驱动和产业积累,再次引领中国智能产业迈向全球舞台。借助机器人技术,深圳正为海内外中产家庭打造更便捷、环保、智能的生活方式,续写科技创新新篇章。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