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凯雷合伙人创办新基金,募资近10亿背后的投资逻辑揭秘

5次阅读

共计 1172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近日,硅港资本正式宣布完成首期基金募集,规模接近 10 亿元人民币。该基金 100% 来源于市场化资金,LP 涵盖市场化母基金、家族办公室、券商及企业家等类型,其中包括清控母基金紫荆资本、国泰君安、华旭资本等知名机构。

自 2019 年成立以来,硅港资本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对华天软件、芯旺微、赛思、洛丁森等近 20 个项目的投资。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硬科技和人工智能领域,涉及 5G+ 物联网、集成电路、工业软件 + 云计算等多个细分赛道,且超过九成项目由硅港资本领投。

从凯雷老兵到新锐投资人

硅港资本的创始人何欣是一位拥有 20 多年 VC/PE 行业经验的老将,曾先后担任凯雷全球合伙人、中国区负责人,以及美国锐盛集团亚太区负责人。凭借卓越的投资成绩,他曾连续七年荣登福布斯“最优秀创业投资家”榜单。

尽管面临资本寒冬与疫情挑战,硅港资本的募资过程却异常顺利。何欣指出,将人民币基金作为优先选择的原因在于,当前许多高潜力项目更倾向于接受人民币投资,尤其是涉及军工等敏感领域的公司无法接纳美元基金。

三大“火车头”引领发展

硅港资本的成功离不开其核心团队的强大实力。除了何欣本人外,合伙人石磊和江宝林同样具备深厚的产业背景。石磊曾在诺基亚、朗讯、龙旗科技担任高层职务,并成功领导了一个被 8.6 亿元收购的创业项目;江宝林则长期服务于 Autodesk、华为和海思,专注于前沿技术的投资布局。

何欣强调,团队成员间的互补性至关重要。他本人拥有扎实的工程技术背景,而石磊和江宝林则分别擅长企业管理与技术研发,这种组合能够有效覆盖整个产业链条。

投研驱动与平台化策略

硅港资本采用“投研驱动”与“平台化”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在投研方面,三位合伙人亲自带领团队开展深入研究,不仅帮助分析师对接科研院所资源,还定期举办行业研讨会,邀请业内顶尖专家分享最新动态。据统计,目前硅港资本一半以上的投资项目都源自此类研讨活动。

此外,硅港资本还积极构建开放式的产业生态体系。通过整合 LP、产业资本、学术机构等多方力量,硅港资本力求在特定领域内实现专业化突破。例如,在工业软件领域,硅港资本较早发现了华天软件的价值,如今这一赛道已成为投资热点。

差异化竞争赢得青睐

与其他大型基金相比,硅港资本采取了更为专注的精品路线。何欣坦言:“我们希望通过精准的投资决策创造超额收益,而不是依赖管理费用生存。”正是这种坚持使硅港资本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

值得一提的是,硅港资本的投资风格不仅体现在项目筛选上,还延伸到了投后管理环节。例如,云徙科技作为硅港资本早期支持的企业之一,在面对重大战略抉择时总会寻求何欣的专业建议。得益于这样的指导,云徙科技实现了快速发展。

展望未来,何欣坚信中国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起点。随着云计算和 5G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日益旺盛,这无疑为硅港资本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