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职业篮球手转型开“嫩牛五方”店惨淡收场

6次阅读

共计 95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曾是 CUBA 赛场上耀眼明星的王多余(化名),因伤病未能继续职业篮球生涯。毕业后,他选择将多年拼搏积累的资金投入餐饮行业,希望通过“嫩牛五方”这一昔日肯德基热门产品实现创业梦想。

2020 年初,王多余经过调研后看中了“嫩牛五方”的加盟项目。他认为该产品的制作流程简单,且市场需求旺盛,预计每日订单量可达两百单以上。尽管品牌方承诺无需缴纳保证金和管理费,仅需支付 3 万元加盟费,但实际运营中却暴露出诸多问题。

选址失误:繁华地段难掩冷清

王多余最终选定位于北京朝阳区东直门交通枢纽站的一处 14 平方米店铺。这里人流量虽大,但主要是换乘乘客,停留时间有限,导致堂食顾客寥寥无几。即使借助外卖平台的推广活动,日均订单量也仅维持在百单左右,远低于预期目标。

与此同时,同类竞品在此区域多达上百种,价格相近甚至更低的产品让他的小店缺乏竞争力。加之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压缩了潜在客户群体。

产品局限:单一结构难以满足需求

从表面上看,“嫩牛五方”作为一款中西结合的小吃具有独特性,但其单一化的菜单设计限制了消费者的复购意愿。对于不同时间段的用餐需求而言,该类产品既不适合作为正餐,也无法单独构成完整的饮食体验。此外,虽然主打产品具备一定盈利能力,但配套的小吃和饮料却因定价偏高且口味普通而鲜有人问津。

据统计,店内主推商品销售额占总营收比例高达九成,而高毛利的饮品几乎无人问津,直接影响了整体收益水平。

经营困境:入不敷出的恶性循环

尽管初期投入控制在 14 万元以内,但由于各项固定支出居高不下,王多余的店铺始终未能实现收支平衡。以第一个月为例,虽然实现了 6 万元的营业额,但在扣除各项费用后,净利润仅为微不足道的千元。随着后续订单量逐渐下滑至每日 70 单左右,每月亏损额更是攀升至数千元。

面对持续亏损的局面,王多余尝试通过裁员降低成本,同时寻求亲友帮助刷单提升评价,但这些措施并未扭转颓势。最终,在租赁合同到期前,他不得不作出关店决定,结束了这段短暂却代价高昂的创业经历。

回顾整个过程,王多余坦言:“原本以为选择了一个门槛低、风险可控的方向,结果却发现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不仅是选址上的偏差,更重要的是对市场需求缺乏深入理解。”

此次失败给王多余带来了深刻教训,同时也提醒其他创业者,在进入陌生领域之前务必做好充分准备,避免盲目跟风或轻信表面数据。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