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引领AI变革潮流每个人都在焦虑

5次阅读

共计 1767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随着 DeepSeek 的快速崛起,一场无声的 AI 变革正在席卷各行各业。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普通个人,似乎都难以避免这场技术浪潮带来的冲击。在短短几个月内,DeepSeek 从一个鲜为人知的工具变成了行业的焦点,带来的不仅是效率的提升,更引发了一系列焦虑与担忧。

一夜之间,从“可有可无”到“必备”

很多普通行业人士都开始感受到 AI 的巨大变化。即使只是一场春节假期的短暂休整,三线城市的国企员工也迅速意识到,AI 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工具,而是“必须掌握”的技能。假期结束后,越洋收到了公司发来的 DeepSeek 培训通知,培训由公司集团统一组织,内容涵盖 AI 基础知识、各种 AI 工具特点,以及如何应用 DeepSeek 提升工作效率。令人震惊的是,他所在的公司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参加,而不是选择性参与。这意味着,AI 已经开始渗透到基层岗位,成为新标准。

其实,越洋在春节期间就对 DeepSeek 有所耳闻,但没有想到,这一趟学习之旅会如此迅速地改变他的认知。不仅如此,很多行业都开始“被动接受”这股潮流:在成都,一家报社的记者常佳便感受到管理层的巨大转变——领导要求所有员工必须使用 DeepSeek 进行工作,并监督学习成果。她,作为本地少数能理解 AI 基础的记者,甚至被赋予了“教学”任务。这种变化很快蔓延到全国:无论是濮阳、武汉还是宁波,各地的企业和机构都在培训 DeepSeek,甚至将其作为“标配”技能推行。

行业的速度与普及的狂潮

在许多行业,DeepSeek 的渗透像病毒一样快速。例如房地产行业中,链家员工刘进就明显感受到裁员和效率提升带来的双重压力。他们内部传达着学习使用 DeepSeek 的指令,员工纷纷主动拥抱这项新技术,原因很简单:与传统搜索系统相比,DeepSeek 能更快找到符合客户模糊需求的房源,让他们的工作变得更加高效。类似的场景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出现: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公共服务部门,也都在积极引入 DeepSeek 作为日常工具。

焦虑的扩散与“FOMO”情绪

随着 DeepSeek 的普及,不仅普通人开始感受到压力,企业高层也陷入焦虑。头部互联网公司如字节跳动、阿里巴巴、腾讯、百度都纷纷接入 DeepSeek,甚至推出了自家的 AI 产品。腾讯更是将 DeepSeek 整合到微信、QQ 等多个核心产品中,试图抢占先机。然而,这股变化引发的焦虑也蔓延到中小企业及个人,从销售到内容创造,从法律到中医,都感受到不小的冲击。有些企业甚至开始考虑用 AI 代替部分岗位,减员提效成为热议话题。

与此同时,市场上出现了丰富的 DeepSeek 培训课程,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内容繁杂。个别培训机构甚至空有“引流”之功,内容大多照搬已有资料或模仿 ChatGPT 的提示词,缺乏实用性。更有一些课程纯粹是为了卖课,透过煽动“AI 即将淘汰某职业”的标题吸引眼球。对一线从业者而言,这些培训虽能短期内获得一些技能,但难以系统解决根本问题。

DeepSeek 点燃公众的焦虑情绪

DeepSeek 的“爆炸式”上线,迅速推高了公众对大模型和 AI 的关注。曾经几乎没有被人关注的 DeepSeek,短短数天便成为日活 1 亿的“顶流”,远超过 ChatGPT 的速度。这一切背后,传达出一种信号:AI 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革着我们的生活。而巨头厂商也纷纷行动,先后在春节后推出新版本,强化实力。华为、阿里、腾讯等巨头纷纷宣布接入 DeepSeek,试图在这场“AI 竞速”中抢占先机。特别是腾讯,将 DeepSeek 引入微信、QQ 等常用应用,更是让 AI“无孔不入”。

担忧、裁员与未来的变革

AI 的快速普及,不仅在行业内部引发“效率提升”的讨论,更让不少从业者感到威胁。这一波“被替代”的忧虑在社交媒体上传得沸沸扬扬。近期,一份企业内部的裁员比例截图引发热议:有人断言一些公司计划大规模裁员,尤其是客服、内容编辑和研发岗位。这些传言虽被部分企业澄清,但足以反映出,AI 正逐步改变传统组织架构。裁员、组织调整,成为许多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未来,AI 不仅会代替部分岗位,更可能重塑整个产业链和就业格局。而我们每个人,恐怕都要提前做好迎接冲击的准备。

总之,DeepSeek 不仅代表着技术的革新,更象征着社会、职业、生活的深刻变革。面对这场变革,保持学习、增强适应能力变得尤为重要。未来的路上,唯有不断革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正文完
 0